第393页

明霞尽量劝说凤城县竹编厂争取更多的国外订单,将它的产品从较为粗糙的简单竹篮,发展成更精致细腻的竹编背包,是希望大花能从竹编厂的机会总中,拥有更多展现技巧能力的机会。

虽然周师傅允诺了名额,但明霞并不愿意大花来竹编厂做一个技术含量较低的编织女工。

只有竹编厂接到更有难度的竹工艺订单,才会需要更多技术高的篾工,才有机会跟竹编厂协商,让大花既能够兼顾学业,又能让自己的喜好有所发挥。

如果按照竹编厂目前的情况,订单的加工相对简单,竹编厂并不渴望技艺更高的工匠,别说是大花,就连老匠人周师傅都没有发挥的空间。

如果大花编织的背包被国外的商人看中,那大花的手艺,就比现在重要多了。

明霞努力去推动这件事情,并觉得它大有可为的原因,来源与她上辈子接触到的一位老阿姨。

这位老阿姨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在社区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办了一个毛线编织爱好者基地,专门教人如何进行毛线编织。

明霞与这位健谈的老阿姨聊过。当初,这位老阿姨家境不算富裕,是在八十年代后期,接到了一个朋友的委托,专门给国外的客户打毛衣。

衣服的款式和原料毛线都是对方提供,老阿姨只要根据设计,把毛衣手工制作出来,根据成品的复杂程度,一件就能拿到一百元到两百元不等的手工费用。

精致的手工,在如今还是很能卖的得上价钱的。

当初那个老阿姨,就是既有渠道,又有能力,才仅仅靠着织毛衣,攒了比工资多了四五倍的收入,在城市里买了好几套房子。

周师傅保证自己会将大花的竹编背包给来访的外商看后,觉得这件事情就告一段落,不想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