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页

真从水里钓上一只四斤多的鲫鱼,都能直接当新闻猎奇宣传了。反正明霞上辈子也没听说有谁钓过。

野钓鲫鱼,不包括那种人工培育的工程鲫鱼,单指常见土鲫鱼,超过半斤,就能算大鱼了,超过一斤,也很稀罕。绝大多数,钓友们能勾到的鲫鱼,都是不到巴掌大的小奶鲫。

明霞在湖边折了一把新鲜的野草,铺在竹篓的面上,然后将其背了起来,大步往家里走去。

这回家的一路,她还琢磨着,自己这回,运气着实不错。

按照鲤鱼的生活规律,它们通常在水域的下层活动,这只大胖金鳞鲫鱼,不知什么原因,竟然跑到水皮子上,来咬她放下的小蚯蚓。

不过,明霞也不确定,这种生长在野外的大鱼,肉质口感是好是坏。

虽然很多人普遍认为,野外生长优于人工饲养。不论什么食物,套上野生二字,就自带光环,似乎都比人工饲养高上一等。

但是,实际上有经验的人都知道,野生食物的品质口感如何,还是需要看其生长的环境。

就像分布范围十分广泛的野鲫鱼,野外水质的高低,才是决定鱼肉品质的关键因素。

根据明霞从钓友们听来的经验,通常浑水水域生长的野鲫鱼,口感要普遍优于清水水域。

大概因为浑水水域水质肥,微生物多,因此野生鲫鱼生长速度快,肉质细腻,土腥味少。

而清水水域,水质清澈,营养富集物少,鱼儿生长缓慢,鱼肉较老,可能味道也不算好。

当然,这只是通常情况,这自然界中,环境变化万端,难以统一一概而论。

放下偏见,那些科学方式饲养的家禽牲畜,鱼虾水产,也未必会比野生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