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页

若是在统计的过程中,不能做到公正合理,而又赏罚分明,那整个大队的生产建设,都会受到波及和影响。

在实行集体大队生产的第一年,铁屋村没有经验,完全按照镇政府下达的通知,一板一眼按出工算工分。

等到年底,分前钱粮肉票的时候,发现居然那些偷工的懒汉,到手的东西,也没比勤快的人家少太多。

这结果一出来,村子里的老辈和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这样不行了。

按这样安排下去,以后谁还愿意出工多干活?

全村人糊里糊涂地糊弄,懒到最后,这地里能有产出吗?

地里出不了粮,这是要饿死人的。

大约因为铁屋村地处山林,每一分田地都是祖辈一个锄头一个锄头在山上开垦出来,粮食出产不易,所以村民对粮食的收成,可谓是斤斤计较。

常见书中描述华国南方山区的农民,是精耕细作的典型。可是,在人均耕地数量很少的地区,如果种植时再不精细点,那每年所产的粮食,都养不活家里人了。

很快,趁着农闲,铁屋村有话语权的人集中在晒谷场,一条一条定下了铁屋村如今计算工分的办法。

以村镇政府发到村里的文件为基础,增加了许多符合铁屋村基本情况的规定。保证了工分统计过程中的公平合理,又能够调动大多数人劳动的积极性。

但如此计算,麻烦也是真麻烦。

因此,铁屋村统计工分的过程中,是需要严格的人工监管和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