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嗯。”顾念点头道,“咱们酿酒,一可以赚钱,二可以作为大批买粮的合理借口。”

“但是真用粮食酿酒的话,就剩不下多少粮食了吧?”

“咱们要卖的酒市面上又没有,谁知道咱们酿制的时候需要多少粮食?”顾念唇角微翘,“再者来说,咱们酿造好酒耗费的粮食越多,是不是价格也‘合情合理’的可以卖得更贵些?”

吴鸣:…………

还带这么玩的吗?

三人进了城,先去平州三家最有名的酒肆转了一圈,摸了下市场行情,酒肆掌柜喝了他们带去‘样酒’,赞不绝口,顾念开出的价格跟普通浊酒售价相同,但容器就是这种巴掌高的迷你酒坛,换句话来说,他卖的价格差不多是普通浊酒的五倍。三位掌柜的常年经商,都是人精,略一算账便知道这个酒实际价格。

但顾念拿出的酒堪称独一份,味道实在是好,而且与真正贵的那些葡萄酒之流比起来,又不算贵了。其中有两位掌柜迟疑犹豫,另一位则直接拒绝了顾念。

顾念这次只是来摸摸行情,平州算是远近的交通要地,路过的商贩多,这些人的消费力也还不错,定高点也是为了留出足够的下降空间。

他没指望着一下谈成,便说自己下个月再过来,把开封的酒直接留给了三位掌柜,让他们可以先试着单杯卖卖看。

“咱们为什么不直接卖大坛?”吴鸣不解。

“一是考虑咱们运出来的方便性,二是降低喝酒的门槛。”顾念解释道。如果直接把酒的价格提高五倍,那就会使人望而却步,但同样价格,减少容量的话,就能让很多人容易的迈出尝尝看的第一步。从消费心理学来说,虽然本质相同,但后者却比前者更容易获得第一批客户,因为前者的‘试错’成本比后者足足高了五倍。

更何况,他们的酒无论口味和口感都比浊酒的品质高出许多,只要尝了,必然会念念不忘,后续应该能借口味赢得属于自己的一批顾客。

最后一站,三人去了城内最大的粮铺。

顾念打听了铺内每种粮食的价格,然后装模做样的每种都买了一点。掌柜的好奇,跟他攀谈起来,顾念便顺势介绍说自己准备酿种更好的酒,想看看哪种最后的效果更好,再做决定。

顾念正准备把最后那坛样酒拿出来给掌柜的品尝的时候,恰好一个男人走了进来。

掌柜的忙迎了上去,原来那人正是这家粮铺的主家。

顾念和年深跟那人一打照面,双方俱都愣了下,原来,这人就是半年前丢孩子那家富户的男主人。

男人姓赵,单名一个城字。顾念和年深他们当时急着走,根本没有留下姓名,现在乍然重逢,赵城异常高兴,立刻盛情邀请他们回家吃顿宴席。

席间顾念顺势把那坛样酒贡献了出来。

听说他们要买粮酿酒,赵城表示包在自己身上,保证他们能以最低的价格,拿到最好的粮食。

顾念便先跟他定了一些,又以需要试口感为由,特意请赵城帮忙在各处搜集购买所有的‘粮样’,只说需要全都试过后,再做决定大批量采买。

赵城自然应允。

当然这些都只是借口,顾念只不过想拖到秋季新粮上市,一方面给自己留出足够的筹钱时间,也能给赵城留出采买的空间,另一方面那个时候价格最便宜性价比最高,是最适合大量买进的时机。

三人转完一圈,便回了飞来谷。

一个月之后,粮食酒也酿成了,味道比提纯的更绵长,听顾念说放置一段时间还会更好喝之后,吴鸣和杜泠立刻转投了酿造酒的阵营。

七月底,三人运了一马车酒进平州,打算开始试售。

吴鸣原本还有些担心那几位掌柜的态度,顾念倒是觉得无所谓,反正实在不行,他们还可以降价。没想到那些掌柜现在没有半分犹豫,刚到第一家,那位掌柜就爽快的买下了一半。

三家走完,一马车酒转眼就卖光了。

提前完成任务,顾念便带着特意留下的两坛酒去了粮铺那边,打算露个脸,联络下感情。

“顾掌柜,你可算来了。”他们一进门,粮铺掌柜就热情地迎了上来,“这一个多月,我们主家可是为您跑遍了附近所有的港口码头,连胡人货商那边都去了,带回了不少粮样,您快来看看。”

粮铺掌柜把他们让到内堂,让伙计搬来了一堆布袋子,逐个放到案上打开。

伙计殷勤地打开第五个口袋的时候,顾念赫然怔住了。

他在长安找了这样东西许久,万万没有想到,居然会在偏僻的边城碰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