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怎么了?”顾念走过去,给小姑娘递了块帕子。

小姑娘抽抽噎噎地说了两遍,顾念才听明白,阁里的姑娘在隔壁街的店面选香料,嘱她拿着钱过来取之前订好的胭脂,结果走到这里被人撞了一下,钱袋子就不见了,人来人往的,她连偷东西的人长什么样子都看见。

“哎,还不就是那个八字眉的男人。”靠在胭脂铺柱子边的新罗婢女撇了撇嘴,随口接道,眼神都没离开旁边的摊。

就像顾念来到这个时代并没有听到中古口音的汉语一样,那个婢女的新罗语也跟顾念所会的韩语发音基本相同。

“你看到那个小偷了?”顾念立刻朝她走过去。

新罗婢女吓得往后退了两步,这个汉人居然懂新罗语?

“麻烦你告诉我,那个小偷长什么样子?”见她害怕,顾念便停住脚步,没有再往前,只是诚恳地请求她。

婢女还没被汉人这么客气的问过话,怔了怔才道,“八字眉,瘦长脸,下巴上有道疤,大概这么高,穿着褐色的短袍。”

她边回忆边在自己身上比划,尽可能的说得详细。

“谢谢!”顾念朝她道过谢,连忙拉着莲儿去找巡场的金吾卫。

也是莲儿运气好,那个偷儿恰好在偷另外一个人钱袋的时候,被金吾卫逮了个正着,莲儿的钱袋也还在他怀里,直接全搜了出来,完璧归赵。

莲儿开心的把自己的五十文私房钱拿出来塞给顾念做谢礼。

顾念原本没想拿她的钱,但想起刚才那个新罗婢女看旁边卖的小摊眼馋的神情,还是改变主意,收了莲儿五文钱,准备回去拿这五文钱给新罗婢女买个做谢礼。

他带着五文钱回到刚才的胭脂铺,那个婢女却已经不在了。顾念找到胭脂铺的伙计打听,伙计说应该是徐宰相的夫人带的婢女之一,刚才店里人特别多,就让她在外面等了会儿,现在人已经买完东西走了。

两人正说话的功夫,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从他们身边走了出去。

伙计看着那个男人的背影,急急地拍了拍顾念的胳膊,“你不是要找徐夫人吗?那位郎君就是留下来给徐夫人拿胭脂的。”

顾念回过头的时候,男人已经迈出了门口,他急忙追出门,只见四五步开外,一个身高六尺有余的男人正大步朝前走去。顾念看见他的刹那,男人正好半转过脸,午后的艳阳之下,他耳际那道细细的疤痕清晰可见。

这个身高,这道疤痕,难道是杀死楚娘的凶手?

顾念仿佛脑子里有道惊雷劈过,登时愣住了。

等他回过神,再想去追,男人早就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潮里。

转念一想,他现在追上其实也没用,就凭他,根本不可能当场抓人。反正已经知道了男人来自哪里,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赶紧告诉年深才对。

于是,他立刻转身,急匆匆牵着马朝跟年深约定碰面的东门的方向走,迎面差点撞到个道士。

顾念连声道歉,却听到个似曾相识的声音,“小郎君双颧发黑,印堂冲煞,今日定有血光之灾,要不要卜上一卦?”

他抬眼看了看,果然是上次在大理寺附近遇到的那个落魄道士,还是那张没有胡须的年轻面孔,还是那件灰扑扑的道袍。

好家伙,作为一个骗子,居然连台词都不换,简直太不敬业了,说好的职业素养呢?

“今日定有血光之灾?你大前天就是这么说的。”顾念似笑非笑地指了指自己额头上那块撞到柱子,已经痕迹浅淡的青痕,“怎么,你口中的血光之灾就是指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吗?”

作者有话说:

顾念:这伤太‘重’了,甚至都不需要麻烦药肆,自己揉揉就行。(3)

备注:1、白蜡:白蜡虫分泌的蜡质,熔点较高,颜色洁白,是我国的特产之一,又称中国蜡。相传隋末唐初药王孙思邈(581-682)曾两次去峨眉山踏深山攀悬崖采集各种中草药,一日在大峨寺后山上发现一棵树上长有很多果,下方都吊有白色透明的水滴,尝之如密。继后又发现树枝条上有小虫(白蜡虫),不久树条上又长起白雪(就是蜡花)。最后小虫变成蛾飞出。经试验,蜡花治伤疗疮有奇效于是药王动员山民培养此虫,以至产虫、产蜡,这就是白蜡中比较有名的峨眉山白蜡的起源。除药用外,还用白蜡制成蜡烛照明。

2、书拨:用手指翻书时,有时会在书页上留有汗渍以及指纹,为避免污损书页,古人发明了翻动书页的书拨,既可以拨书,也可以做书签或镇纸之用。书拨多用竹制成,也有玉、翡翠等制成,并在上面刻上名言等语句。(古代的书页是用纸张对折而成,所以中间是空的。)古玩市场经常会有人将书拨误认为发簪。

第32章

大前天?

道士愣了愣,上下打量着顾念,“我们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