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页

这么说吧, 就好比打酱油,只给一个酱油瓶,那无论怎么打、顶多也就是把酱油瓶子装满那么多。谢鲤从前演得那类花瓶角色, 也就是这种情况。

剧本、人设外加乱七八糟的描述和解释,顶了天了就两页a4纸,属于进组拍戏甚至不用收拾太多行李的程度:因为拍完就能撒手走人。

秦殊前期打酱油也不是没拍过这种, 就是试水用的。

用不着让工作室出什么“演技好”、“亲力亲为”等等敬业通告, 只要形象出色、角色漂亮帅气, 达到观众一集看过去能留下“咦,秦殊好帅喔”印象的目的, 就是胜利。

这种打酱油的镶边角色,好比让大学生去考小学题目,问他从1加到99等于多少。满分100分既定的考核范围, 再怎么考总不可能考个200吧?

可哪怕是这种打酱油的机会,谢鲤从前也没遇到过多少,或者说,十分有限。

这么一来, 对他的演技认知有差距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虽然话是这么说, 但秦殊莫名感觉到一股危机感。

他从前是看不上徐诩的,觉得这人装得过头、端得过分,比徐啸那种万事都要如他自己意的圆满更加让人讨厌,但托了徐诩做票的“福”,起码给天团提供了天然的箭靶——谢鲤。这个箭靶不仅能挡住外界风言风语的负面攻击, 还能背起那些乱七八糟莫名其妙的锅……

毫不客气地说,成团期间有谢鲤这样一个“对照组”, 秦殊等人的确吃到了无数对比出来的收益。不止是他,其他三个成员也是, 他们仨能有那么好的口碑和风评,真的少不了谢鲤的衬托。

团解散之后,这种衬托作用开始减弱甚至消亡,因此,秦殊当初向《踏风碎雪录》剧组副导推荐谢鲤,是真的有那么一闪而过的愧疚心理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