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页

贵妃种田记 解大花 992 字 4个月前

“十八郎颇有些根基,必能护得自身周全,平安归来。还请阿郎勿念,照顾好自己才是。”

“嗯,我知道,我相信他。”杨宇拍拍对方肩膀,强颜欢笑道:“这几天家里怎么样?”

高宝儿脸蛋红红的,说了一桩喜事。原来经王大娘做媒,黄王氏竟愿意嫁给高宝儿,高宝儿也将自身残缺说了,只说是幼年受伤,不幸落下残疾。黄王氏却也不嫌,只求今后能有安稳日子过,叫两个孩儿再不受人白眼。高宝儿欣然答应,只待寻个好日子便成亲。

杨家忽然少了一口人,难免有村民要关心几句。杨宇也都笑盈盈地答了,只说是李瑁回到长安本家去办点事情,顺便去开通苹果销路,要三年五载才能回来。在人前,杨宇还是那般热情大方,总是笑容满面的,只是每逢深夜,他总是独自枯坐窗前,望向西北方,直至守到天明。他心中有事,却又不足以对外人道也;他还怀揣希望,等候那个人的归来。

桃花村内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许家人竟然不声不响地举家搬走了,至于搬到了何地,没有人关心。有人说是搬到岭南道了;有人说余杭郡许家失去靠山,桃花村这一脉也就跟着落魄了;有人说许小郎欠下巨额赌债,许家为了还债,掏空家底,只得变卖宅子;还有人说许家这是得罪了人;更有人说许小郎在余杭郡犯了事,牵连全族……

听着这些揣测,杨宇只是一笑了之,他才不关心真相如何,更不关心许家人的结局。

倒是后来杨宇某次去余杭郡进货,听陈三郎偶然提起过,许小郎故意栽赃陷害他人,在李瑁的身份坐实之后,当即就被下了大狱,后来陶太守调走,余杭郡换了新太守,新太守嫉恶如仇,直接给判了个流放充军,送到北方打仗去了,至今生死未卜。

许大娘得知此事,又来找许小娘寻求主意。许小娘念在血缘亲情的份上,也不敢告知母亲李瑁的真实身份,只说许家得罪了京都贵人,若不想继续牵连全族,速速搬走,再不可提及此事。许大娘也隐隐意识到自己踢到了钢板,又失去陶太守这个靠山,气焰至此彻底熄灭,再也不敢作妖,全家连夜搬走了,新的住处就连许小娘也不知道。

秋季,杨宇他们种下的苹果丰收了。

几户人家,十来亩地,上百棵苹果树都结出来果子,红通通、水灵灵,犹如一个个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看上去格外喜庆,整个桃花村都飘荡着苹果的清甜香气。

大家都很开心,干劲十足地来采摘,并不住地夸赞杨宇能干、有眼光、有本事。这产量比杨宇预料中的要好太多,他在心中不住地感念上苍,恩赐给他这样好的丰收成果。他希望今后也能年年是丰年,也希望老天爷不但眷顾于他,也能眷顾李瑁,保佑李瑁平安归来。

众人忙活了好几天,被摘下的苹果堆成一座小山,除去坏的、虫蛀的、品相不好的,其余的果子可以换成一大笔钱。按照当初的计划,一半苹果被送到临安县城和周边几个县城去售卖,剩下一半在高宝儿和妇人们的合力协作下,被制作成蜜煎和果酱,被分别送往黄记食肆与余杭郡,由黄小郎和陈三郎帮忙售卖,开通销路。

所有人都兴高采烈,只有杨宇兴致不高。趁四下无人之时,他站在果园中,以指轻抚一枚挂在枝头上的红果,眼中泪光闪烁,喃喃自语道。

“只可惜,你还没吃上自家种出来的苹果……”

寒来暑往,又过去三年。

此时杨宇的苹果生意,已经名震江南。不光是江南东道,就连浙江西道、浙江东道与福建道,无人不知桃花村,也无人不晓杨家果园的名号。果园也扩充至三十多亩地,桃花村中有将近一半的村民加入到苹果种植当中,待秋季丰收之时,整个桃花村都被艳红点缀着,十分漂亮,也引得周边几个县镇村落的居民过来观赏,众人皆是赞不绝口。

高宝儿和黄王氏也成亲了。因高宝儿身份特殊,黄王氏寡妇再嫁,婚事办得十分低调,只请了黄村长、王大娘这些相熟的邻居来吃席。婚后,黄王氏带着一双儿女搬了进来,宅子宽敞,再加三口人也绰绰有余。那对兄妹十分伶俐懂事,改姓高,管高宝儿叫作阿爷,管杨宇叫作大伯子。黄王氏也十分能干,她又心怀感恩,大包大揽了许多家务事,将家中打理得一尘不染。众人见状,不免十分羡慕,羡慕黄王氏嫁了个好丈夫,也羡慕高宝儿命好,不单妻子贤惠,儿女懂事,就连表兄也待他照顾有加。

杨家与村民们的关系仍旧亲厚。黄村长正式卸任,黄大郎担任村长,将村子治理得越发井井有条;黄大郎夫人二胎得女,自此儿女双全;黄小郎也要当爹了,且正式接管食肆,将生意打理得红红火火,性情也越发稳重了;黄五郎开了几家分号,颇有名望;王大娘种苹果有了闲钱,将屋子翻新一遍;程家兄弟靠勤劳致富,日子越过越好,今年也都要成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