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页

对此池云亭的解决办法是:“户部尚书何在?”

“臣在。”陆泉于朝堂中出列,心里已经明白池云亭要自己做的事。

这还要追溯到他当年出海,他海上一行,为的不仅是为当时还是宁王的帝王赚取足够的私库,还有其他任命在身,索性他不辱使命。

如今几年过去,那件事已经将近成熟,可以拿出来面向整个天下了。

池云亭让陆泉把东西拿过来,于是群臣就见陆续有人托了几个托盘进来,陆泉为群臣介绍道:“这是我当年从海外带来的良种,如今已孕育出果实,它们每种粮食,最少也能亩产千斤。”

“千斤?尚书大人您确认自己没说错?就是号称最富庶的江南,恐怕也不敢这么说吧。”作为承担目前全国粮食大头的江南,都比不过这海外粮食,说笑呢吧。

“最初我和诸位一样也不敢肯定,可是这些年培育下来,它们的粮食总数,比我所说的只多不少,最重要的是它们还不怎么挑地方,哪怕是下等田也能产不少,不信诸位可以随我一看便知。”

陆泉说的自然就是玉米、红薯、土豆几个,当然其他海外粮食也有,可还是被它们三个远远甩到身后。

这件事情在陆泉憋了好几年,人人都说他的功绩是靠海关税收,可是在他心里,当初漂洋过海把那些良种带回来,才是他真正的功绩。

群臣不信,非得亲眼见识见识不可,最近正好是那些粮食收割的季节,陆泉就带他们去地里看看。

池云亭和谢蝉衣两个身为帝后,自然也没有错过这极具历史象征的一幕。

要是没有一定的把握,他也不会推广药材种植,自然是粮食方面有了兜底的存在。

那一天,群臣的世界观受到巨大冲击,史官一边在旁边如实记载三种粮食的数量和在场众人的反应,一边在心里疯狂怀疑自己,要是这三种粮食未来没有推广开来,未来的史官同僚会不会怀疑他没有职业操守?

但是那三种粮食怎么可能不推广呢,从一开始陆泉出海的目的,就是为了寻它们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