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探索走走停停,蜿蜒行进,七个小时过去,竟然还没有走到底。这种感觉似乎只要一直往下走,不考虑物资短缺的问题,是能走到地心深处。

有古怪!

珀尔曾经去过一些洞穴,地下的气压、温度、湿度、空气流通等等都与地表不同。现在,最直观的感受是体感温度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身体没有任何不适。

这,恰恰是问题所在。

从地表向下,先经过变温层,然后是常温层,其深度与纬度有关。

再往下就是增温层了。足够深的地下,温度与太阳辐射无关,而与地球内部热能相关。

此次,携带了摄氏温度计、压缩空气流体气压表、计算斜角与偏角的罗盘等器械。

沿途一直在记录数据,是能判断三人已经下降到了增温层的地下深度。

更具体点说,从火山附近的坑洞往下走。三人已经走到了冰岛下方,距离海平面垂直约七千英尺深的位置。

这里毫无疑问是到了增温层。樱花落海洋

依照科学常识,到了地球内部,每往下33米,温度就会上升1摄氏度。即,每降一百英尺,温度上升一度。

不过,岩石导热性能不同,所在不同的地下区域温度变化不同。

比如西伯利亚的雅库斯特,每降三十六英尺,温度就高一度。死火山附近片麻岩区域,每降一百二十五英尺,温度高一度。1

目前是在冰岛死火山之下七千英尺,以每降125英尺增加1°c来测算,此处的气温应该有五六十摄氏度。

诡异的现象出现了。

手中温度计却显示只有13°c。

这个温度与冰岛夏季室外平均气温接近,所以人体没有不适感。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地下温度与深度的变化规则失效了?

珀尔摆出了两组数据对比,“两位怎么看?”

“我测量得到的数据与您一样,现在是位于海平面之下,两千一百多米深处。”

爱德蒙也带了一整测量套工具。一路走来,他与珀尔分开计数,计算出的数据值相同。

如果对于所在地的深度没有估算错误,那么测量得到的温度就与科学常识相违背。必须问出现如此重大偏差的原因是什么?

爱德蒙问向导,“安东先生,以前没有人走过这条路吗?”

安东摇头,“据我所知没有。这几年才有了方便照明的电池灯,以前用的是火把、煤油灯,光照范围小、使用时长短。

看不清路的时候,几乎没人会主动下地洞,而且这里也没发现过值钱矿物。”

风险超级高,回报超级低,这种事很少有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