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您非常聪明,是想用金钱砸晕我。”

珀尔叉起一块面包吃了,语气随意,“这样也行,我可以与您玩对砸,让您一起晕。不必拘泥于巴黎一地,其他地方也能大撒币。”

爱德蒙立刻听懂了言下之意。

亲爱的狐狸语气越是漫不经心,越是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认真规划,表明愿意两个人一起环游世界。

受此鼓舞,他的思维自然而然发散开来。

努力!那一天不会太远了。

不再是吃一粒嘴角的白芝麻,而是能尝一尝吃狐狸的滋味,而且是变化不同花样吃。

不论脑内剧场怎么丰富,表面情绪依旧内敛克制。

爱德蒙与珀尔相视一笑。

气氛和谐中,吃完了同一屋檐下的第一次早餐。

饭后,两人在起居室内沙发上看起了新闻。

珀尔不只订阅了巴黎报刊,还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报刊杂志。

从邮箱内取出的一叠晨报,有巴黎报社的当日刊,还有隔海从伦敦来的昨日刊物。

其中有一则新闻引起了她的注意,『格兰特船长平安归来,尼亚号沉船始末』。

新闻报道的篇幅不长,说的是去年发生的事。

去年年初,格兰特船长驾驶尼亚号去往南半球远洋经商,中途遭遇了暴风雨。

碍于全球通讯的迟缓缺点,尼亚号出事的消息没有能及时传回英国。

人们不清楚格兰特船长远隔重洋之外的情况,可苏格兰的格里那凡爵士意外发现了一只漂流瓶带来的求助信息。

通过格兰特船长的儿女鉴定瓶子中信件的字迹,认为十之八九属于父亲。

信上表示尼亚号遭遇船难,幸存者被困于小岛,无法回到陆地。

海水却稍许渗入漂流瓶中,让部分内容变得模糊不清,没能看清具体被困地点。

仅凭一封海上漂流瓶的信件,并且目的地不明确,就要去救援吗?

格里那凡爵士本来想请英国海军帮忙,却遭到了对方敷衍式回应。

海军方面表示为了区区一封模糊不清的瓶中信就展开救援,非常荒唐可笑。

最终,格里那凡爵士还是决定宁可错判不可错过,驾驶着邓肯一号开始了远洋救援之行。

他在去年夏天低调出发,在今年二月初返回了苏格兰,一同回来的还有格兰特船长及两名幸存水手。

这下,人们才后知后觉尼亚号是真的遇上了海难。

漂流瓶求助不是恶作剧,这世上确实存在小概率事件。从南半球澳大利亚附近与世隔绝的小岛,扔出一只漂流瓶,它真能随着潮汐洋流远度到了苏格兰海岸边。

这是一起令人无比惊奇的求助与救援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