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电报通讯网开始搭建,欧洲方面估计也会迅速跟上。继陆地上的线路铺设之后,该考虑跨洋电报了。

然而, 如今全球范围尚无一国设立海洋学学科。

对海洋的测量仍旧是一片荒漠, 要在海下铺设电报电缆听起来遥不可及。怎么面对潮汐变化?怎么面对海中鱼类冲击电线?等等问题, 叫人头脑发晕。

早在两年前,珀尔出发去往美国就思考了相关问题。

同行而去的大卫船长等十一人, 最初被安排在费城与纽约逐步适应认知美国社会。如今十一人足够熟悉美国, 走上一条不同的职业道路。

珀尔在一年前建立了『亚特兰蒂斯海洋研究所』。

在华尔街赚了钱, 总不能堆积如山,也得要花出去。比起不停购买豪宅、游轮与古董珠宝,不如以此做研究经费, 开启海洋学学科的大门。

踏出研究大海第一步,要从与它接触最多的人入手。

水手们, 握有他们自身都不曾意识到的关于大海的秘密。将各类数据汇总起来, 就会掀起时代巨浪。

大卫船长等十一人, 摇身一变成为海洋研究所第一批研究者。第一个任务是走访美国沿海各地水手, 搜集力所能及能找到的所有海洋资料。

同时,珀尔打通了和海军部、美国地质学家与自然学家协会的资料借阅通道。将旧时的航海日志、分散于其他资料内未被特意重视的大海信息一一汇总起来。

这一研究的工作量巨大,注定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人之力可以完成的事。

十五位对此项目感兴趣的科学家,挂职兰茨先生的海洋研究所,开始从故纸堆中开始整理出一个新世界。

发起者却改头换面抵达了欧洲。

珀尔以乌多夫神父的身份,再入地中海。

角色剧本中,此人原本生活工作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一个清贫的教区任职。

「乌多夫」是一个有着胖肚子的中年男人。

他的眉毛非常短,面颊有着两坨北欧红,鼻头有着褐色雀斑。棕色的齐肩卷发,被扎成了小马尾。

乍一看,他是个相貌滑稽的胖子,很难与神父联系到一起。

这却是北欧某些地区神父们的常态。外表看不出是神父,反而像是猎人、渔夫、铁匠、木匠等等。

因为当地政策规定,教区的税收只有四分之一能为教会所用。神父们的工资微薄,生活清贫而不得不身兼数职。

乌多夫神父最终选择离开家乡,游历欧洲兼职做一些驱魔工作,那样还能多赚些钱。此次的目标地点是意大利,因为在陈年老报上读到一则旧闻《罗马鬼宅惊魂》。

标题通俗易懂,而旧闻也非标题党。

以较为干巴巴的语言讲述了1836年万圣节,即两年前有一队年轻人闲来无事,勇闯罗马城内的一栋无人老宅的遇鬼事件。

珀尔在七月返回欧洲之后,先去了雅典城。

三叉戟岛上的剩余宝藏仍旧是老样子,木箱夹缝内的头发丝位置没被移动过。

再次见到宝藏,她的心境却与初见截然不同。

当时报着开巨额盲盒的心态来,虽然做好一场空的准备,但无法不渴望一夜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