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决定不必在意我。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我可没拉到第二个畅销书作者的本事,不如从一开始就做本职记者工作就好。”

珀尔见状笑了起来,当初没有选错人,马龙还真是一个可爱的人。

“那好吧。出版的事就交给专业的人,由皮克去决定该选哪家联合出版。”

这话,马龙信了,皮克却不会信。

皮克要去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谈联合出版权,珀尔不说全程协同,但也有三分之一同路,谁说控制欲低了。

对此,珀尔完全否认。

她观察这个时代的欧洲,顺带地为皮克把一把关,为了自己能有更多分成入账。

假如某天再卖书时富可敌国,她会彻底放手让出版人去谈生意。那时能对书籍销量毫不在乎,只管享受更感兴趣的事。

关键是,目前没有财富自由。

在拿到折合一千五百英镑的基础稿费后,必须期待加印的书籍数量多多益善,从而获得更多版税分成。

可没忘了,要赶在今年年底前去银行开盲盒。

从盛夏到初冬,随着多种文字版的《欧美人少的四十九个理由》相继出版,这本书稳居1835年欧美畅销书排行榜前位。

十一月末,达成年销量破百万,成了西方大陆图书销售史上让人津津乐道的现象级成就。人们讨论着兰茨先生的下一本什么时候会出?还能卖出这样的好成绩吗?

痛失这笔巨额利润的《伦敦时报》已经被群嘲至麻木了。

报社老板慢一拍发现了马龙的辞职,把艾伦训到狗血淋头也迟了。

改组成立了专业出版部,而且还给编辑组多提拔了一名主编,采用双负责人制度。让艾伦专心搞报纸选稿就好,如果再做不好就卷铺盖走人。

艾伦的主编称谓是未改动,但手上权力被消减大半,可不就是苦日子在后头。他曾经辞以马龙不配转正辞退对方,却又被狠狠打脸。

马龙在新报社快速成长着,时不时能在报纸上看到他的报道。

他在请珀尔吃饭时,坦言新公司最大的优点就是气氛和谐,付出与回报对等,再也没有克扣奖金的情况出现。

当冬日渐深,珀尔计算着自己这本书的总销量突破合约分成指标线是指日可待。

十一月初,她实际收到折合五千英镑稿费,还有一半待结算中。没有继续在巴黎停留,而是假借购房为由返回伦敦。

近四个月,去了欧洲几个国家,并非无所事事地闲逛。

将到手的稿费汇票分批兑换各国现金,又是去二手市场购买了旧金器,全都是大众款式的金首饰与金块,总价值约合两千英镑。

这笔金子是为去巴克莱银行准备的。

“挪威人?哈默”这个马甲,设定为家道中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