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着员工们桌上花里胡哨的摆件,办公室内的鱼缸、古怪造型盆栽,甚至还有一具立在转角处的人形骷髅骨架。

与其说这是出版社,倒不如说是一个古怪藏品小型博物馆。

职员们岂止见怪不怪,其自身穿着也与办公室气氛相映成趣。

有点羡慕。

马龙被引到了会客室,瞧着超大玻璃箱内的蕨类植物放肆生长,仿佛围观了春天在绽放。

他开始相信,珀尔在新书宣传中提到的被巴黎巧克力吸引,那样看似随意至极的签约理由是真的。

这里让人觉得舒服,不觉得难以度日。

一不留神,十分钟过去。

马龙听到半开的门被轻轻叩了叩。

珀尔走了进来。“欢迎来到巴黎。有些时日没见了,马龙先生,最近如何?”

“下午好,兰茨先生,很高兴再次见到您。”

马龙站起来迎接了珀尔,但面对寒暄式的提问,无法违心按客套的标准流程回答说自己过得不错。

“坐吧,不必拘束,这里是巴黎。”

珀尔早就预料到马龙会来,概率高达90。

剩下的10,是他在新书出版之前就离开了英国出差,否则主编艾伦必然要使唤实习记者。

她直接道破,“有话尽管说,是不是艾伦派你来出差了?目标为了《欧美人少的四十九个理由》英文出版权。”

“哦不,我并不想帮他争取什么!”

马龙立刻否认,不愿意让珀尔对自己产生误解。

“虽然艾伦提供车马食宿费用,但我就把这当做一次公费旅游。”

珀尔挑眉,短短一个月居然让马龙对《伦敦时报》这份工作的态度发生了极大转变。但从主编艾伦的为人处世,不难推测变化原因。

马龙讲出了第一句大实话,也就忍不住将藏了许久的一肚子真实情绪倾倒出来。

七月初返回报社,他没有得到承诺中的立刻转正合约。这一个多月过得并不好,比刚刚入报社实习时还要辛苦。

关键在于付出与回报极为不平衡,他出了极好的成绩、做的活最辛苦,但拿到报酬最少。

“半个月前,我确定是被艾伦迁怒了。那个恶心人的家伙不只是言而无信、不懂感谢,更是只会把拳头挥向下属。明明是他自身的问题,出了问题却把怨气撒到别人头上。”

马龙又着急忙慌地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