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理论信息结合实地观察,自己给自己导航,步行前往终点查令十字街的旅店。

这一路不必走得太快,而要带着目的观察。

一方面观察各类报摊书店,判断自然探索类书籍的受众市场,为自己的计划出版作准备。

另外,在兰茨先生抵达伦敦的新闻被传到人尽皆知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去做。

去巴莱克银行,瞧瞧那把小岛毛丝鼠洞垃圾堆里的钥匙是否有用。

七月三日,尼亚号抵达伦敦后的第二天。

上午九点半,街头报童们的嗓子都沙哑了,听听他们叫喊的内容:

“等一等,大家都别抢!下午《伦敦时报》出加印刊!”

“让一让,别堵着路。《伦敦时报》卖完了,我要去补货!”

“卖报了!卖爆了!兰茨先生打破鲁滨逊岛屿百年死亡诅咒,独家专访详见《伦敦时报》。今天下午加印发售!”

一觉醒来,“兰茨先生”空降伦敦新闻热搜榜。

今天《伦敦时报》刊登了『“鲁滨逊二世”专题报道』,将持续了半个月的相关新闻热度推向一个新高峰。

《伦敦时报》的主编艾伦在收到马龙的专访报道后,只用三分钟就拍板明天刊登在头版。

办报纸两原则:出新闻效率要高;有热度就蹭,没热度那就创造热度。

遵循了这一宗旨,这期报刊不仅仅是脱销,更有一堆卖报零售商堵住报社门要求加印、加印再加印!

亟待购买的人群众不乏媒体同行。

其他国家的记者不是人人都求一手报道,抓紧时间搞转载不失为一种方法。

伦敦街头因为“鲁滨逊二世”而喧闹,人群中却有一位金色卷发中年男人沉默地逆流而行。

他穿着洗到发旧的夹克,但不见一丝褶皱。

正目不斜视走过报刊书摊,似乎对大众热议的新闻毫无兴趣,径直向伦敦金融城而去。

金毛天然卷不是别人,正是热搜榜当事人珀尔。

昨天,她对巴莱克银行进行了踩点,拟定使用旧钥匙的方案。

先确定银行所在伦巴第街附近的几条逃生路线,再购买好乔装用的假发、二手衣服、化妆品等“作案”用具。

今天立刻出发,在人们都在议论兰茨先生时,她以北欧中年男人哈默的身份进入银行。

伪装,或求彻底隐入人群,或要特意强调某种特征更好地误导旁人。

珀尔选了后者,这会提着帆布包,里面装着刚刚换下的外套。

根据踩点路线,刚在小巷无人角落迅速变了装。还将鼻子、脸颊的皮肤画出几分北欧红,符合居住高海拔地区的脸色特征。

当然给配了人物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