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在我爸书架上,看过不少关于全国美食的书籍。”林秀说。

她以前喜欢看书,因为可以从书里见识到在清溪镇见识不到的东西,看书还能领略全国各地的山河美景。

“你嫂子从小就见识不凡。”成煜东与有荣焉的说:“我当初来东城走货,你嫂子知道了,第一时间就给我准备了风油精,当时我还疑惑,为啥冬天给我风油精?来了东城我才发现,蚊子真多……”

“还有这事儿?”蔡志鹏惊讶,还顺手拍死了叮咬他的蚊子。东城的蚊子可真多,他也后悔没带风油精过来。

“当然。”原本沉默内敛的成煜东,每次炫耀他家秀儿的时候,都特别骄傲:“你嫂子还说,东城靠海,下南洋掘金、搞事业的企业家特别多,让我来东城的时候,多考察,看看能把啥技术或者东西带回咱们威阳县……”

“所以当初我第一次批发回去的是衣服,和缝纫机……”舊獨成煜东继续说。

蔡志鹏又吃惊了:“这竟然是嫂子的注意?”

当初认识成煜东的时候,就因为成煜东把从东城进来的衣服,分销给一些走街串巷和摆地摊的妇女同志。

成煜东当的是总分销,每件衣服挣个一两块,那时候一个月也能挣上千块了。

因为成煜东自己掌握了东城的货源渠道,那时候东城摆地摊卖衣服的人,几乎都是从成煜东那里进货。

而蔡志鹏和成煜东打交道,是因为成煜东带回来的缝纫机,是当时市面上性能最好的缝纫机。

能换二十多种针头,而蔡志鹏舅舅是制衣厂的领导,在家里看到蔡志鹏花高价给他姐,买来当嫁妆的缝纫机。

惊叹于这种新型缝纫机的性能,尤其最小号的枕头,竟然就比头发丝粗一些。

蔡志鹏的舅舅觉得进这些缝纫机,用最精细的针头的话,肯定能把人工缝制的蚕丝被,改革成批量机产,肯定能增加厂子里的绩效。

因为威阳县气候宜人,适合种桑树养蚕。

但是蚕丝被用的是真丝面料,要很精细的缝纫技术。

八十年代的缝纫机针头太大,达不到缝制真丝面料的要求,所以蚕丝被一直是人工缝制。

人工和时间都很耗费,还产量不高。

蔡志鹏舅舅当时就想,认识把缝纫机带回来的成煜东,看看有没有机会合作。

所以蔡志鹏才会去接触成煜东,也正是因为缝纫机,蔡志鹏后来才会和成煜东开了威阳县第一家试营业的私营副商品店。

现在听成煜东一说,原来这背后的功劳,都是林秀出的主意?

“嫂子,我必须敬你一杯。”蔡志鹏端起手上的茶杯:“要不是你,我咋可能认识东哥?和东哥一起做生意!”

“嫂子,你也太厉害了吧。”蔡志鹏本来以为林秀已经够厉害了,谁知道人家还能更厉害?

“我媳妇儿当然厉害了。”

“我妈当然厉害了。”

成煜东、成景、娇娇三人,异口同声的开口。

父子三人脸上的表情,都特骄傲。

尤其是成景,他上辈子只知道渣爹会做生意。

可现在才知道,渣爹的生意背后,也有他妈的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