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页

“慧静,佛说让你渡她,如若下手太慢,真的有可能被抢走哟。”了然大师提醒道。

听到自己师父这么说,慧静坐在佛前陷入沉思。

第94章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到了十月,朝廷定好了接任黔中地区的官员名单,许多之前一直没有实缺的官员受到了调用,这也是众人没想到过的情况。

等官员到了黔中,贾瑚的差事就彻底的结束,等他回到京城的时候,已经到了腊月。

回京之后,贾瑚也没时间先回府洗漱,而是直接去了宫中,将黔中赈灾的情况一一禀报,将此次赈灾的功臣写在奏本上呈上,并将虎符交还给皇帝。

皇帝看着奏本上的功劳名单,也算是做到了公平分配,剿灭流寇的功劳全部记在了两湖驻军田忠极其副将头上,贾瑚本人并未丝毫贪功,赈灾的功劳平分在户部和工部的官员头上,许出去的三个皇商的名额,居然只用掉一个。

“贾爱卿,你这功劳本怎么没把你自己写上?”皇帝笑道。

贾瑚笑了笑,道:“微臣只是陛下钦定的钦差,赈灾是微臣的差事,办得好是微臣的本分,而不是功劳,但是这些官员在赈灾的时候是受微臣调派的,他们做得好,自然要让皇上您知道。”

“不是你的弟弟和师弟也在赈灾现场帮忙吗?也没写上。”皇帝道。

贾瑚叹了口气,道:“微臣也是借这个差事磨练他们顺便替微臣分担一点,他们生活优渥,从来没有感受过普通百姓的艰难,他们都在念书,打算考科举,如若真的好运,考上了,那日后他们为官时,不懂百姓疾苦,又如何能为百姓谋实事呢?微臣也看过他们写的文章,内容空洞,辞藻堆积,希望这次之后,他们能长进一些。”

“贾爱卿爱弟心切,朕理解,据说这次华林书院和岳麓书院的学生也帮忙赈灾了?”皇帝继续问道。

“是,毕竟人手不够,微臣带过去的都是一些大老粗,做不得文职的活儿,户部和工部的大臣们带着赈灾用的物资又走不快,所以,只能从书院借一些学生,帮忙做一些文职的活儿。”贾瑚交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