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页

杨虎是熊储教育出来的,猛冲猛打当然可以,死人的事情就要尽可能避免。

一旦发生数千人、上万人的混战,最好的结果就是一比一的战损。

熊家军都不怕死,但不代表现在就要去死。

敢于混战,避免混战,保存实力,这是熊储给部队的三原则,杨虎当然记住了。

熊家军兵力有限,拼人数肯定居于下风,绝对死不起,所以不能和缅甸蛮荒之地那样战斗。

避免混战,这就是杨虎一直在皱眉头的缘故。

杨虎皱眉头,就是因为是不是要发生混战,并不一定都是自己说了算。

如果敌人一定要发动混战,自己这一方要么避战退却,要么举手投降。

举手投降这个肯定不能考虑,适当的避战退却,避敌锋芒,这个倒是可以考虑。

杨虎考虑的,就是如何才能避敌锋芒。

避敌锋芒,回师再战,这需要旷阔的战略纵深。

杨虎恰恰就没有大纵深可以退却,身后五里就是天马关。

战斗一旦展开,五里地实在不算距离,几乎抬脚就到了。

有人说了:杨虎真是的笨蛋,为什么不提前出发走远一些,让自己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如果手下有一万多人,杨虎当然会这么干,甚至直接越过百里把八莫镇包围起来。

可是他的骁骑营只有三千六百人,而且还需要把守天马关,能够用于一线正面作战的部队,最多只有两千人。

群山万壑之中,别说两千人了,就是两万人扔进去也看不见半根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