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页

“多谢大人!”

把这个人就安排到衙役的值班房里面去了,两层用意:第一,人家不是犯人,跟欧阳华不同,不能关在大牢之中;

第二,以防他在跑了,在衙役的值班房,有那么多眼睛盯着他,而且还起到了保护作用。都安排完了,邓大人回过身来跟众人商议下一步该怎么办,陶源就说:“大人,您看现在给朝廷奏上一本可是时机?”

邓大人思索了片刻,“嗯,你说的也有道理,现在就我们所掌握的李昌的罪证来看,李昌也不能轻判,好,我马上就写!”

邓大人略加思索,在纸上刷刷点点,众人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大人把奏折写完,有给师爷检查了几遍,确认无误,盖上庐州府衙的打印,用上好的黄凌子包好,看了看在座的各位,“这份奏折是千斤重担啊,不知哪位愿意到京师走一趟,去送这份至关重要的奏折?”

话音未落,有一人挺身而出,“大人,小弟愿往!”

众人闪目观瞧,一看不是别人,正是陶源,邓大人其实正有此意,他最信任的当然是陶源,赶紧向前来:“贤弟,此事非你莫属啊,但是此去路途可能会很凶险。”

“大哥放心,奏折如不安全到京,小弟愿意提头来见!”

“贤弟严重了,我只是希望你能平平安安的去,平平安安的回来!”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到了第二天,陶源与众人告别,踏上赴京之路……

第三十六回 尹家客栈

众人来到府门外面,千叮咛万嘱咐,陶源一一记下,后来都想送陶源一程,被陶源拒绝了,“各位哥哥,小弟此番前去,任务艰巨,可是家里更是需要人来安排啊,还不知道李昌眼下会有什么动作,我回来之前的日子恐怕也不是很好过,虽然说他在庐州的实力不及我们,但那只是表面,从我们得来的证据和信息可想而知,他可能跟很多江湖人都来往,望各位哥哥多加谨慎才是!”

众人点头,大家有说不完的话啊,陶源一看天也不早了,太阳已经升起很高了,不得不走了,陶源向大家挥手告别,飞身上马,(书中代言,这匹马虽然只是一匹普通的马,但也是从马堆里挑了又挑,选了又选的,所以脚力还算可以),按照非常紧凑的计算,到达汴梁八天时间,但是事情紧急呀,不由的耽搁,陶源上马,马鞭一挥,“啪”,这匹马前蹄一扬,嘶鸣了一声,往下一落,四蹄腾开,从西门奔了出去……

离开了庐州城,陶源心里胡思乱想:自己孤身一个人赶奔东京汴梁,人单势孤,路上还要有那么长的时间,我可得时刻保持清醒,以防万一,我拒绝了所有人跟我一同前来,也是为了他们的安全啊,另外自己一个人行事也方便,其实自己也知道家里更需要人,也是担心邓大人的安危,自己性命一条,但是邓大人不同,他一代清官,能造福一方百姓……

路上无话,看天色已晚,正好前面闪出一座镇子,陶源知道,这座镇子叫松林镇,镇子不算大,但是挺热闹,做买的做卖的,挑挑的担袋的,卖什么的都有,不过现在这个时候大家都忙着收摊回家,陶源下了马,牵着马在镇子里面走,准备找一家店房住下,又往前面走了一段路,发现一个客栈,叫尹家客栈,陶源看了看,客栈的规模不算大,但是很干净,陶源刚刚牵着马走过,里面的人眼尖,快步流星一般就出来一个伙计,看此伙计年龄不大,但是一看就是个精明强干之人,“客官,您是打尖儿还是住店?您别看我们店小,但是住着舒服,而且十分的干净,您一定会喜欢的!”这时里面出来一个年纪在五十岁左右的人,“客官,您能来小店,我本身就非常的高兴,我们这里还有几间上房,就是给客官您这样的准备的!”

陶源一看,这两个人说话客气,又不好推辞,就把马给了那个店小二,“想必您就是掌柜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