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贼子史弥远不甘失势,勾结外贼蒙古,散布谣言,图谋作乱,把他暗中颠覆金国的计划公之于众,引起金人警觉,使整个计划功亏于溃,只得和金国兵戎相见,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将士皆是为史弥远所害,史氏一族可谓是罪大恶极。
此时金国已灭,国贼已除,他不愿贪恋皇位,意欲让贤,归隐山林,众大臣拼死劝阻,外有蒙人虎视眈眈,内有黎民百姓热切盼望,国家百废待兴,山河依旧破碎,陛下怎能忍心就此离去。
他推辞不过,只得坚守,国家需要他,百姓需要他,他要带着臣民们继续战斗,驱除鞑虏,一统天下,建立一个强盛的新王朝。
他就是当今圣上,杨家后裔,杨康。
这个故事将会在宋国境内慢慢传开,这是继禅让制度大讨论后的第二波舆论攻势,为杨康的改朝换代计划持续的升温造势。这是他和翰林院学士炮制出来的,读书人中既有耿直之人也有谄媚之人,他们各有用处。
那些文人为了美化这次的篡位图谋,从史书中寻找根据,先是把杨康和宋朝名将杨业联系到了一起,这是为了说明杨康有后周的皇室血脉,当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正是从后周柴氏手中抢夺的皇权,如今杨康再抢过来,继承后周大统,合情合理。
而后他们查明杨姓出自姬姓,来自于黄帝之后的西周王族,起源于晋地的杨国,这样便和周王朝扯上了关系,杨康是西周王族的后裔,于是他们开始从西周时期编写杨康的族谱,事实并不重要,李渊还说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后代呢,杨康说自己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也没什么不妥。
至于国号,翰林院学士给出了一些提议,若是想继承后周柴氏的大统那国号就要和“周”脱不了干系,也能攀附上两千年前的大周王朝,还有一个选择是直接以姓氏“杨”做为国号。
杨康想了想,“杨国”读起来似乎有点怪怪的,他还想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字叫杨过呢,还是用“周”作为国号好了,这样传承关系比较明显,容易被百姓接受,唯一不妥的一点是武则天曾用“周”作为国号,和杨康一样,武则天也是谋朝篡位,而且死后就被唐明皇李隆基给纠正了过来。
皇帝陛下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世上没有不灭的王朝,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还是先把眼前的事情处理好,他炮制出的这个故事是对史嵩之写的那个小册子的反击,史嵩之把他描述成一个杀父杀母,罪大恶极的奸雄,杨康只要用一条就可以轻易的把史嵩之驳倒,因为杨铁心和包惜弱还好好的活着。
儒家以孝道为重,相信这一点可以得到儒家的认可。
他已然命人秘密的把杨铁心和包惜弱从西域接到临安府来,这两人的出现足以证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此外无论是黄药师还是南帝都能证明曾经在玉门关内有过一个颠覆金国的大计划,全真教和丐帮皆参与其中,如此至少能够让丐帮和全真教不要来捣乱。
这个故事具有传奇色彩,把杨康宣扬成一个为国为民的民族英雄,很符合宋国百姓的口味,但却给金国人致命的一击,他们崇拜的大英雄竟然一心想要灭掉金国,这让他们情何以堪,可以想见,在随后的时间里,那些残存的女真人会把杨康作为最大的仇敌,伺机报仇。
金国灭亡后,宋国和蒙古展开了正面交锋,战场正在开封府,这里是宋国的旧都,只有占领开封城,打退蒙古人才算是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这一战关系到杨康能不能顺利的改朝换代,为此他不惜血本,只求一胜。
第六章 无路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