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页

金国皇帝完颜绪已满六岁,平日里会在朝堂上听政,荣王完颜洪熙在皇帝侧下的位置端坐着,朝臣们议事时虽说口口声声是启奏皇上,但他们都知道真正能做决策的是那位权利最大的王爷,好在荣王并不专权,只要意见合理就会被采纳。

此时金国的丞相叫做胥鼎,颇有才干,和荣王配合默契,面对国家存亡的危局,丞相大人提议向蒙古求和,只要割让土地,满足了蒙古国的贪欲,宋国便成不了气候,他看着正在闭目养神的荣王殿下,等着这位殿下的答复,如此才好向蒙古派出求和的使臣。

“等!”

荣王完颜洪熙睁开眼,说出了这个字之后便不再言语,群臣面面相觑,不知所谓。

三王爷自然不光是在等待,他还做出了诸多的安排,朝政他不懂,只知道行军打仗,当然即便是在战阵上他也不是什么名将,只是凭着一腔勇武和多年厮杀的经验行事,他唯一拿得出手的是在军队中的威望。

完颜洪熙少年从军,如今已过三十载,经历过大小战役数百场,无数次险死还生,以一己之力为这个飘摇的大金国保驾护航,军中将领大多出自他的麾下,对军队具有绝对的指挥权,曾经有过那么一次机会,他以为看到了这个国家光明的未来,但最终却只是空欢喜一场,那个能让大金国复兴的人离开了。

三王爷回到府中,脱下一身朝服换上便装,朝着书房走去,他并不喜欢看书,只是想在书房里安静一下,平复纷扰的情绪,然而当他来到书房附近的时候,发现书房的门虚掩着,里面还有淡淡的茶香飘出。

荣王警惕的抽出随身的匕首,推开了那扇虚掩的门。

金国的皇宫之中,皇帝完颜绪离开朝堂,照例到后宫向母后请安,皇太后询问了一些朝堂上的事情,众大臣的意见,这并不是说皇太后对朝政感兴趣,只是要考察一下皇帝有没有真正的用心听政。

荣王渐老,皇帝年幼,金国风雨飘飖,皇太后心中感怀,有些迷茫,不知道将来何去何从,然而她心中有个信念,在这个国家生死存亡之际,那个人一定会出现,就像当初一样,把这个国家从绝境中挽救回来。

在大金国或许只有皇太后明白荣王为什么要在朝堂上说那个“等”字,荣王在等待,她何尝不是再等待,她不知道那个人为什么离开,不知道这背后有什么谋划,她也没有去问荣王,她柔弱的性子让她只知道默默的等待。

两年之前那个夏日的夜晚,金国皇太后并不是无故出现在开封城的大街上。

荣王完颜洪熙接连数日没有上朝,据说一直在府中喝酒,她派宫人询问也得不到答复,一向待在深宫中安分守己的皇太后只好亲自来到荣王府探问情由,之所以趁着深夜时分,轻车简从是怕被人认出,招惹非议。

当她刚要下马车的时候,看到一个身影从荣王府里失魂落魄的走出来,暗夜中她没有在意,而是走入了荣王府,皇太后看到荣王一身酒气的坐在石凳上,身前有一柄断剑和半截长袍,周围是打斗的痕迹,她回想一下,刚刚和她交错而过的似乎是在漠北死去的先帝。

“想法子留住他,金国不能没有他。”荣王低沉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