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页

以前不迁都是因为有辽东作为缓冲,此时迁都也是无奈之举。

好在这些损失都能从宋国那里弥补过来,宋国投降派代表,丞相史弥远在宝应城外和荣王完颜洪熙进行了合议,对宋国而言,这自然又是一份丧权辱国的合议,谁让是宋国挑起的战争呢。

公元1216年冬,金国和宋国签署了《宝应合议》。

除了《嘉定合议》中原本的条件不变外,宋国要一次性支付二百万两白银作为战争赔偿款,还要把主张和蒙古结盟的宋国大臣杀掉后送到金国来,并要求宋国在长江沿岸不能驻扎军队。

这份合议不仅削弱了宋国的国力,也让宋国国内民心思变,毕竟这些白银是要摊派到百姓身上的,让原本便繁重的苛捐杂税更加沉重,宋国皇帝赵扩再一次尝到了苦果,即便他知道金国已经无力南侵,却没有胆子强撑下去,万一金国孤注一掷,那宋国可能就此亡国了,宋国皇帝赵扩不是铁木真一样的枭雄,也不是杨康一样的狠人,他只是一个平庸的皇帝罢了。

在金国的新皇城开封,皇帝陛下热情的欢迎从西域归来的娄师道,此时杨康终于意识到这位明教光明左使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若是当初把他杀掉那大金国可能就要因此灭国了,只可惜此人是明教中人。

在皇帝陛下的书房里,娄师道没有挟功自傲,而是很淡然的向陛下叙说着这次西域之行,这些事情杨康从先前回来的钱青健那里都了解过了,皇帝陛下在想的是如何才能让这位光明左使真心的替他做事。

对于明教教徒而言,功名利禄怕是没什么效果,杨康也不能让明教跑到金国来传教,这些家伙可都是主张造反的,搞不好金国国内的义军会成倍的增加,最终把他给推翻掉,每个人都有弱点,皇帝陛下要找到娄师道的弱点才好对症下药。

“娄卿,朕有一事不解。”在娄师道讲述完结之后,杨康皱眉道。

“陛下请讲。”娄师道恭敬的说道。

“朕所见所闻的明教中人,个个武功非凡,为何独独娄卿不懂武功呢?”杨康疑惑道。

“这……”娄师道脸色一黯,平静的说道,“微臣自幼体弱,不便习武。”

这一点杨康已经猜到了,他只是想看看娄师道的反应而已,到底是这位光明左使对武功毫无兴趣,还是有着其他的原因,如今看来娄师道对武功是向往的,只是体质羸弱,不是习武的好苗子。

生长在光明顶的娄师道自然向往着神奇的武功,看着身边的人健步如飞,飞檐走壁,他如何不想和他们一样,武功可以说是这位谋臣心中永远的痛,他也曾翻阅过各种武功秘籍,但都无法解决郁结经脉的问题,像他这种情况在传说故事中要么得到绝世神功,要么吃到神秘的果子,如此才有可能修炼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