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页

这种欢庆的氛围也蔓延到了长安城,杨康一脸笑容的和荣王完颜洪熙一起出席了京兆府府尹举行的欢庆筵席,京兆府的官员都在观察着这位英王殿下的神色,从始至终,这位殿下的笑容就没有消失过,似乎真的为那位刚出生的弟弟感到高兴。

地方上的官员们不由得敬佩起来,这位殿下年纪虽小,但这隐忍的功夫着实了得,他们可不会相信这位殿下真的是满心欢喜。

回到英王府,杨康揉了揉僵硬的脸颊,给了穆念慈一个放心的眼神,便陪着包惜弱说笑去了,对他而言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如他所想的那样过去,在金国新皇子出生的第三天,在金国和南宋的境内陆续出现了一个相同的故事,这个故事通过说书人和戏子们的表演在市井和贵族间流传开来。

这个故事叫《金钗缘》,名字艳俗,却相当吸引人,采用当下最流行的话本方式,先是在各大城市的茶楼酒馆,瓦舍勾栏中讲述,后来被有些贵族请到家中表演,因为故事新颖,引人入胜,所以被广为人知。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马家村的地方,说的是乌泥国六王子偶然来到乡野间,看到一个美貌女子,那女子的金钗掉了,于是王子殿下便帮着寻找,这一找就找出了一段缘分,可惜那美貌女子已经有了丈夫,乌泥国六王子心有不甘,便指使官兵闯入那户人家,要杀了那女子的丈夫,可那个男人却身怀武艺,从官兵手中逃脱,而那美貌女子被六王子骗回了国都,只是当时那女子已然有了身孕。

十年之后,六王子成了乌泥国国君,那女子的孩子也长大成人,但却不是六王子的亲生孩子,此时成为乌泥国国君的六王子又有了第二个皇子,于是便把那个孩子贬到一处荒凉的城池,让他永不能回到乌泥国国都。

那被贬的孩子自然心有不甘,这时那孩子的亲生父亲找到了孩子,父子二人要报仇雪恨,终于在准备了十年之后带兵杀回了乌泥国国都,不仅杀了乌泥国国君还有那国君的孩子,从此这孩子成了乌泥国的新国君,一家三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故事简单易懂,情节曲折动人,在被人有意的推波助澜之下很快就广为传颂,作为一代儒学大家,耶律楚材写这个故事真的是大材小用了,关键是故事的结局,这个添加上去的结局把杨康逼上了绝路。

耶律楚材很会把握时间,等到金国新皇子出生后才让人把故事传播出去,不过在此之前他就做好了全面的准备,要把故事内容送到说书人和戏子的手里,要让这个故事在最短的时间内家喻户晓,都需要准备时间。

他已经发出了致命的一击,就看那位学生如何接招了。

杨康是从荣王完颜洪熙那里知道这件事的,那位王爷喜欢热闹享受,吃喝玩乐,在长安城更是如此,有一次听到戏子演这出《金钗缘》,立马就把酒杯摔了下去,差点没把戏班的人全部杀掉。

作为事件的知情人,三王爷虽然粗鲁,但却不傻,一听就知道讲的是老六当年的事情,特别是最后一段,更是诛心的很。

完颜洪熙不清楚这是谁的手段,难道是大宗正府想要除掉他的这个侄子就让人编排了这出戏?可大宗正府有这么大的胆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