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页

那么只能采取第二种办法了,他把真经的总纲分成无数的段落,每一次他都拿不同的段落去请教大相国寺的高僧,回来后他再进行拼接,这样虽然麻烦,却更有成效。

好在梵文总纲不长,他询问了好几个高僧,在确认翻译上没有疏漏后便整理了出来,然后他悲剧的发现即便是翻译成汉文,他还是看不明白。

这几个老和尚翻译的风格和语法都不相同,语句也不连贯,在断句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有时候两个和尚翻译出来的句子截然不同,而且看起来和高深的武学真的没什么关系。

杨康郁闷了,他知道在翻译的时候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式,直译是严格按照文法的翻译,而意译则是加入了翻译者自己的理解,不讲究原文的形式。

这些老和尚都是精通佛法的高僧,在翻译的时候难免加入自己对佛经的理解,所以翻译出来的文字便各不相同,即便是佛法,在不同宗派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何况这些老僧不懂武功,没想到这是一篇武功秘籍,只把它当做普通的佛经来解释,从而导致了杨康的悲剧。

这种看不懂的东西他万万是不敢瞎练的。

难道要去湘西找一灯大师么?

一灯大师既是佛门高僧,又是武学宗师,并且知道自己翻译的是武学典籍,在翻译的时候会向着武学的方向靠拢,这才能保证翻译出来的真经总纲是武学秘籍,而大相国寺的高僧翻译出来的更像是佛家典籍。

即便杨康跑去了湘西,也没办法过了渔樵耕读那几关,何况那里还有个瑛姑,他暂时不想掺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杨康拿着手中的翻译文稿,心中在思考着解决的办法。

看来还是要到少林寺一趟,少林寺是武学圣地,受到尚武之风的熏陶,那里的老和尚即便不学武功,也会略知一二,在翻译上面要比大相国寺的和尚靠谱些,然后再把两方面翻译进行比对,估计就八九不离十了。

主意已定,杨康在请示了完颜洪烈后带着彭连虎和沙通天出发了,不过在临行前加了一个成员,那便是穷极无聊的小黄蓉。

这些天他偶尔会去看看这个小丫头,带她逛逛开封城,给她买些好吃的好玩的,可这些物质上的享受无法抚慰小女孩的不满情绪。

小黄蓉使用各种方法想要逃离开封,这次听到黄河四鬼讨论杨康要去少林寺的事情,想到这是一个逃跑的好机会,便满地打滚的要求一起去,否则便要自残,她拿着一根吃饭的筷子对着自己的脖子比划着。

杨康无奈,只好带着她一起同行,虽然他知道这小丫头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可总把她关在宅院里也不是办法,偶尔出来透透气也好,反正有彭连虎和沙通天两大高手在侧,谅她也翻不出什么花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