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页

十三眼望梅林,踌躇满志的道:“这不是普通的梅林,而是依据奇门遁甲人为栽植而成,名曰‘红梅劫阵’。此阵乃诚意伯刘基创设,与寻常的九宫八卦布局大相径庭,你在外面看只是一片梅花林,一旦闯进去,便会迷失花海,不识此阵,永难脱身。”

顾秋寒见她说的煞有介事,连连咋舌道:“若非与十三姑娘同行,我顾秋寒岂不要成为这些梅花的肥料了?”心下却想:“刘伯温才华横溢,通晓天文、兵法,创这么个‘红梅劫阵’倒不足为奇,但此阵为何会在此地出现?十三又怎识得这门阵法?莫非她跟刘伯温有什么关系?”他知道刘伯温曾奉命编著《火龙神书》,书上不但记载了制造先进火器、火药的方法,还有古往今来的一些奇阵,其中便包括刘伯温自己创设的“红梅劫阵”。但这都属于军事机密,除了皇上和某些相关重臣,旁人胆敢偷看,便是诛灭九族的大罪。在顾秋寒看来,十三的身份是愈来愈神秘了。

十三打量着紧闭的房门,沉吟道:“是谁住在这么荒僻的山里,并设下‘红梅劫阵’?”顾秋寒道:“进去不就知道了?”叩了叩门,等了一会儿,却无回应,遂又叫道:“有人吗?”仍无人回答,看来是间空房。顾秋寒用力一推,房门“嘎”的开了,一股潮湿的气味扑面而来。这时天已黑了,屋子里的视线不十分明朗,顾秋寒掏出取灯,划亮一根,借着如豆的微光,将整个屋子迅速扫视一遍。

房间不小,却杂乱无章的堆满了东西,最多的便是纸张、绢帛和笔墨,因此潮气之中,还夹着丝丝缕缕的纸香。顾秋寒点燃案上的油灯,视线逐渐明朗起来,目光所及之处,无不积灰逾寸,显然已经好久没人居住了。墙边有一张架子床,帘帐低垂,遮得严严实实。十三恐顾秋寒与她争抢,道一声“今夜我睡这里”,跛脚冲进帐内。

顾秋寒见她走得甚急,竟全不顾脚踝的伤,不禁摇头苦笑。却听她突然尖叫一声,退了出来,比去时还要迅疾百倍,慌张之下,受伤的那只脚踩了个结实,钻心般的剧痛直透骨髓,仰身便要摔倒。顾秋寒眼疾手快,从后面将她拦腰抱住,问道:“又有什么古怪?”十三脸色煞白,指着帘帐道:“人……死人……”

顾秋寒放开她,上前挑起帘帐,只见床榻上面,平躺着一副骷髅。他在刑部供职多年,虽不是仵作,尸骨却也见过不少,因此稍稍惊讶之后,很快便镇定下来,瞧那骷髅颜色,至少也有两、三年了。他对着骷髅毕恭毕敬的揖了三揖,道:“晚辈二人在此借宿一夜,明日便走,打扰了主人家,望乞宽恕。”放下帘帐,回身对十三道:“想必是他孤单一人,死后也没个收殓的,我去外面挖个坑,将他安葬了吧。”

十三挣扎着站起来,道:“我跟你一起去。”顾秋寒知她不敢单独留下,便没有拒绝,扯下帘帐,裹住那骸骨,提了起来。他正待转身,却蓦地瞥见床上有一封信,适才被骷髅压住,这时才露了出来。顾秋寒略一犹豫,放下骸骨,将信拾在手中。

伯温兄道鉴:暌违日久,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前次相晤,愚以自创“红梅劫阵”示君,得君指教,获益良多。今依君所授,易三垣之位,植梅百株,果得大成!待愚沉疴全痊,必复登门再拜,并偿君之愿,以画为赠,聊表谢意。

善自保重,至所盼祷。

余下的部分,大概受尸体腐烂之殃,已是面目全非,故而看不到落款,不过这封信显然是写给诚意伯刘伯温的,而且言语之间,竟有“红梅劫阵”非刘伯温首创之意,这让顾秋寒大为震惊。

刚刚入夜,却已万籁俱寂,四下里静得让人发毛,看似美丽却杀机暗藏的梅林,横卧在床的白骨骷髅,再加这封奇怪的书信,室内登时充满了诡秘的气息。

“怎么了?”十三一瘸一拐的凑上前来。顾秋寒把信交给她,然后翻箱倒柜,开始寻找有关此间主人身份的线索。

十三读罢,也颇感讶异,看一眼那骷髅道:“照此信所说,‘红梅劫阵’乃由他首创,刘基不过是加以完善罢了,奇怪,刘基为何张冠李戴,将此阵法编入《火龙神书》?”

顾秋寒叹道:“大明朝第一奇人刘伯温也未能免俗,将别人的阵法据为己有,实在可悲。”这一叹实属由衷而发,他始终把刘伯温视若神明,虽然不曾打过交道,但对于刘伯温的谋略、才华以及人品,他都极为钦敬,却不承想,刘伯温竟会做出这等沽名钓誉之举。

在一口箱子里,顾秋寒发现了许多颜料,估计此间主人应该是位画师,向十三道:“你愣在那里干什么?帮我找找,看有什么可以证明房主人身份的线索。”十三如梦方醒,两个人便像贼似的,将本已凌乱不堪的屋子折腾得乌烟瘴气。没多久,十三找到几幅画,辅在地上展了开来,顾秋寒举着油灯仔细观瞧。

一共六幅,均为山水画,笔墨清润,平远旷阔,所取景致甚为独特。二人挤在一处,看那画上题字,第一幅为纸本,右上角题有“春山清霁。至正丙午岁春,正月望日,马文璧画于书声斋。”一行字,二人不约而同的“啊”了一声,迅速对视一眼,忙又看向第二幅。这一幅为绢本,题着“暮云诗意(隶书)。至正己丑闰七月望日,马琬文璧作。”、第三幅右上角题:“雪岗度关(篆书)。文璧为彦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