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少将行 十七场风 1797 字 2023-03-19

谢逸说:“长明看起来不是汉人。”

林霰这几日有了些力气,正随谢逸一起在院中散步。闻言,他点点头:“长明的母亲是回人,他娘死在溯望原,所以他才想回去。”

汉人与回讫有世仇,大历极少有汉人会与回人通婚。

谢逸问道:“他母亲是怎么死的?”

那些年的往事总是折磨人的神智,林霰深吸一口气,缓言道:“冻死的,为了救靖北军。”

为了争抢漠北这片土地,进一步入主中原,也是为了自己的族人能够有一个稳定适宜的居住环境,回讫与大历已经交恶几十载。

在前朝,甚至是赵渊刚登基那些年,回讫与大历的关系十分恶劣,两族严禁通婚,并且朝廷设下了非常残酷的刑罚用以处置那些私自通婚的人。

靖北十万大军,其中近一半人来自漠北,他们生长于这片草原,忠心驻守着自己的家乡,生命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回讫人打交道。两国立场不同,战时多,和时少,就是在这样的局势下,有些不该发生的感情还是发生了。

河长明的生父姓燕,单字秋。

燕秋在军营里出生长大,十五岁便被靖北军收编,二十岁认识了河长明的母亲巴兰。

巴兰是一个普通的回讫姑娘,长了一双大眼睛,头发天生带卷,阳光底下皮肤白的发光。

那几年溯望原还算太平,两国交界处偶尔会有对面的农户过来跑马。

燕秋就是那时候认识的巴兰,他对巴兰一见钟情。

草原上的感情来的热烈而汹涌,又因为是禁忌,所以更添了一份隐秘的悸动。

燕秋很爱巴兰,因此十分希望战争结束。

他总会在群星璀璨的夜空下拥着巴兰,和她一起畅想和平的日子,他想名正言顺的带巴兰回家。

可惜事与愿违,溯望原上的太平是短促的,战争才是它的常态。

两国前前后后打了两年,那两年燕秋与巴兰思念爱人度日。

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到处可见思想可怖的尸体,往往前一刻还在身边说笑的人,下一刻便身首异处。

说燕秋软弱也好,说他是懦夫也罢,他厌倦了战争的生活,迫切的想要逃离这个战场。

燕秋不是个伟大的人,他固然想为国家荡平所有来犯的劲敌,但同时,他也有自私的一面,他想和喜欢的人白头到老。

二十五岁的燕秋已经晋升军队前锋,前途光明,很受靖北王重用。

可他却在这个时候做了“逃兵”。

燕秋找到戚时靖,坦白自己与巴兰的爱情,恳求戚时靖放他离开。

那个时候逃兵被抓住是要处死的,与回人通婚也要处死。

戚时靖不可置信地看着燕秋,告诉他,不可能。

燕秋对这个回答是有准备的,大环境就是那样,戚时靖会放他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燕秋以为戚时靖会下令将他入狱,毕竟他越了界,不光触动了军纪,也犯了大历律法。

可是戚时靖没有,戚时靖让燕秋离开,要他往后不要再想这件事。然而,就在燕秋走出营帐前,戚时靖问了他一个问题。

戚时靖问:“大历的好女子那么多,你为何偏偏喜欢回人?”

燕秋没有思考很久,他反问戚时靖:“回讫也有可爱的人,不是吗?”

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国家对我们有威胁,与我们敌对,但我们无法肯定,敌国的百姓都是坏人。

燕秋在靖北王漫长的沉默中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