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你听我解释啊 轻云上 2153 字 2023-03-18

傍晚时分,杨家破旧的小院儿又扬起了叫人食指大动的香味儿,父女六人齐聚饭桌,虽然还是没什么话,但村人路过院子往里瞧上一眼,难免露出会心一笑。

心里感叹一句:杨窝囊总算有当爹的样儿了!

道维不管旁人如何想,只在饭后认真告诉几人:

“打明儿起,爸爸要去镇上摆摊做早餐,既然你们都可能成为日后家里的顶梁柱,这种事自然要参与进来。也不用人多,明儿老大先跟爸爸一起去吧。”

作者有话说:

第209章 摆摊一日

不管放在哪个年代, 做餐饮生意都是极为辛苦的。要在普通人吃早餐前将一切准备就绪,便免不得三更半夜起床,开始洗菜切菜和面, 生火,上锅。太早出锅影响口感, 太晚出锅赶不上趟儿,挣不了钱。

第一日开张, 道维之所以只带一个孩子在身边,一是只有一辆借来的自行车, 载不了太多人。二便是这活儿太过辛苦,几个孩子年纪又太小, 道维没想让她们小小年纪就辍学跟着他干这行。

轮流来,多少体验一下生活, 懂其中门道就行。

等理顺了手头事情, 孩子们还是要去上学的。

但几人显然不明白其中道理,当真以为爸爸要带她们摆摊做生意,对此事态度十分慎重。经过两月的艰难生活, 已经让她们明确认识到有一技之长的重要性。

两日时间已经让几个孩子认可了爸爸的手艺, 并一致认为爸爸做的菜比隔壁村长家办红事请的县城大厨还要好吃许多。自然而然的认为爸爸这手厨艺是在他以前上班的饭店学来的。

道维也不解释, 就让几人这么误会去。

天没亮,其他人还在睡梦中时, 便把小闺女包的严严实实绑在身前, 大长腿骑上自行车, 载着大闺女招娣往糖水镇走。

摆摊的地方是道维一早看好的,在距离菜市场不远的一条街, 周边皆是各种小摊贩, 去的早了就能占上好位置。

好处是此地已经形成规模, 不用宣传客人便自动过来,客流量大。坏处是小镇上没什么生面孔,大多做的回头客生意。道维这种新人,很难获得旁人信任。

对目前处境道维一清二楚,招娣则完全不明白,只安静跟在爸爸身后,默默做事。单是小推车以及米面粮油菜和木炭,桌椅碗筷,锅,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道维就骑自行车来回搬运了三四趟儿。

幸而昨日租的柴房距离此地不远。否则每日光是搬运这些玩意儿,约莫都得两小时。

来回忙活的时候,招娣也没闲着,留在摊子上生火,擦洗桌椅板凳,碗筷。

做餐饮的怎么能离得了水?街对面就有一口井,据传是刘大夫家祖上请人挖的,至今仍由刘家人守着,这条街的生意人,每日不拘用多少水,给人家三毛钱,自去取用便是。

道维不放心孩子去井边打水,弄了两个大桶,提满水搁在摊位边儿上,才放心离开。

等天蒙蒙亮时,馅儿料准备就绪。在所有早餐里头,约莫包子馒头煎饼一类,是最简单,出餐率最高,对食客最实惠的东西。当然对经营者而言也是成本相对低廉的投资。

可这种东西,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想要出彩很难,因此道维只打算简单做个肉末豆角包,和香菇生煎包。

要不怎么说餐饮是一件非常考验人耐心的琐碎事呢,单一个肉末豆角包,其中的肉末就要拌好后等上小半个小时,让肉充分吸收水分,增加口感。

别小看这小小的一点技巧,掌握好了包子口味就是会比别家好上许多。

道维包包子的时候,招娣就在旁边瞧着,她不懂其中门道,只觉爸爸手下的包子一个个皮薄馅儿大,个头均匀,上头的褶子都比旁人家的好看,更神奇的是爸爸三两下就能捏好一个,动作轻飘飘的好似没有一点儿难度,一眨眼功夫几笼包子上锅开始蒸。

至于生煎就更麻烦几分,生煎馅儿里要加点白糖料酒,最主要的是掌握好火候时间,在适当的时候给锅里添点水,煎至底部金黄,是个熟能生巧的活儿。

现在天色还早,道维并不准备当下就煎。手头也没得闲,转头叮嘱老大:

“看着点儿火。”

一边儿是包子,一边儿是昨夜熬了一整夜的汤,哪个都轻忽不得。

尤其是这汤,昨夜专门用大地鱼和河虾小火熬制了一整夜,又鲜美又清甜,尝一口比加了鸡精味精的不知鲜到哪儿去了,是专门用来做云吞面的。

这云吞面经过他的一点改良,应该更能接近当地人口味,更容易让糖水镇人接受。

说起来,因为历史原因,本地人以面为主食,家家户户把各种面吃出了花样儿,想要在这上头取得食客认可,难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