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3 章 变脸

从公社往县里打很容易,往市里打也不麻烦,给祁州打就得转三道,等线路等了俩小时。

她们打的还是兵工厂的电话,以前林大姐留下的,也说过没有特殊事情最好不打电话,所以林母他们从来没打过,以前都是写信或者发电报的。

电话通了以后那边问她们找谁。

林姝报上侯德明的姓名。

那边沉默了一瞬,立刻追问:“你们是谁?和他什么关系?”

语气比之前严厉起来。

林母鼓起勇气道:“我、我是林家屯的,我闺女是他儿媳妇,快两年没见了,我寻思打电话问问闺女,咋老也不回娘家啊?”

听说是亲家,那边的语气又和缓些许,“哦,你稍等。”

好不容易打通的电话,林母舍不得挂,大不了多花两块钱。

这会儿也顾不上钱不钱的了。

过了一会儿林丹

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娘?()”

林母:大嫚儿啊,你咋回事啊?都两年不回家,你公婆好不?建文好吧?孩子们都好吧?()”

林丹被火辣辣的感觉哽住了喉头,顿了顿,清了清嗓子,佯装正常,“都好着呢。我公公工作调动要去外地工厂,建文的工作去年不是就调动了吗?现在可忙呢。”

林母就肯定大闺女家是有事儿了,就按照林姝商量的来,“你们都那么忙,是不是没空管孩子啊?实在不行就让你爹去把孩子们接到乡下来,我给你们看着。反正他们都大了也不用咋管,我顶多给他们做做饭。”

林姝给她分析过,就算父母被下放,儿女一般不会受影响,孙子孙女更不会,只要有人照顾他们就不需要跟着去农场。

林丹差点没忍住哭出来。

林母听不见闺女说话,但是能听见话筒里传来吸鼻子的声音,“现在家里我能做主,你爹和你弟开拖拉机赚工资呢,已经种完棒子这两天你爹就去祁州接孩子,你赶紧给孩子收拾收拾。”

林丹:“那我……跟建文商量商量。”

如果可以她自然不舍的孩子们跟着去受苦。

虽然都是农村、干农活,在娘家村里肯定比劳改农场好太多。

她又问爹和姊妹弟弟们好。

林姝和林夏这才出声,告诉她大家都好呢。

电话里没法说太多,再说林丹要哭出来便挂掉电话。

她抹了一把眼泪,吸吸鼻子,让自己正常点,然后转身给喊她来接电话的工作人员道谢。

那人犹豫了一下,道:“大妹子,你娘家是乡下的,那指定没问题,你带着孩子们过去也是可以的。”

既然娘家愿意照顾,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没必要跟着男人遭罪。

去了农场可就难说了,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态,人生地不熟还会被欺负。

这种事儿他可见多了。

其实不少人家被下放的时候除了老婆子跟着,不少儿媳妇都是……离婚自保的。

女人和婆家划清界限,带着孩子离开,改嫁啊工作呀都是正常的,一点不受影响。

要是有感情舍不得,那等平反再复婚呗?

也不是没有先例。

当然大部分划清界限的都是怕被连累,就算一开始有感情为了孩子假离婚,但是多年无望之后也就真离婚了。

事到临头,肯定得多为自己和孩子考虑不是?

所以男人才给她这么一个建议。

林大姐跟他道谢,然后回家跟公婆男人商量。

她没说自己带孩子回乡下,而是想把孩子送到爹娘身边照顾一下。

她不能离开侯建文,他耿直古板,容易钻牛角尖,去了农场万一被人刁难,很可能和人起冲突或者被欺负,甚至会因为被打压太过钻牛角尖想不开。

她看着会好一些。

见她如此说,侯德明感慨道:“患难见真情呀,以前咱好着亲家从来不上

()门打扰,现在咱不好了,亲家倒是要上门来。哎。”

跟唐家一对比,真是天上地下。

林家这样重情义,他却不能连累人家。

他对林大姐道:“让你爹上来一趟也麻烦,倒不如你带着孩子送过去。”

也让儿媳妇和娘家聚聚,商量商量,不管是和婆家划清界限带着孩子在娘家过还是怎么的,也好有个计较。

另外如果三个孩子和儿媳妇去林家住,那吃喝都要钱和粮食,人家那点口粮够不够还难说。

所以他得把手头的余钱和粮票都给孩子们带上,交给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