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页

再然后,御史郭弘化又上疏:“天下土地田亩,视国朝初年减半,乞通行清丈及核查户口,以杜绝包赔兼并之弊……”

这就要开始改革了吗?

朱载堻居然颇为期待,他是个少年皇帝,满脑子都是励精图治,也不知这种热情能维持几年。

这些奏疏,内阁的拟票是:清田必行,不可急躁,且为之廷议。

四人请求清田的奏章,似乎已经拉开改革序幕,许多改革派或投机派,也纷纷跟进议事。

之后半月,上疏清田者,竟多达数十人!

刑部左侍郎梁材,悄悄拜会杨廷和,拱手道:“杨相,姚公被明升暗降,已调往南京任尚书。王琼、王宪之辈,皆主动投靠王若虚,满朝上下尽是王党。百官只知王若虚,不知首辅是何人矣。杨相为何还坐视此辈胡来?若清丈天下,必致民怨沸腾,四海难以清宁!”

历史上,嘉靖年间的多次清田,就是被梁材给强行阻拦的。

姚镆与梁材,天下清官榜样!

且梁材的城府更深,引而不发,默默观察,坐视姚镆去当出头鸟。眼见姚镆被排挤到南京,他不敢直接站出来反对,于是悄悄跑到杨廷和这里挑拨离间。

杨廷和早已年老体衰,干完一票就走人的,哪会吃这套?他笑道:“大用(梁材)勿要多言,老夫病入膏肓之人,哪有精力管理朝政?王若虚励精图治,于国于民未尝不是好事。”

梁材只好灰溜溜离开,又去串联其他官员,可一个个都是缩头乌龟,竟然没人敢跟着他瞎胡闹。

这就是排挤姚镆的作用,一来震慑反对派,二来激励改革派。

但是,反对派依旧众多,他们正在等待机会,等着清田改革出乱子!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王渊权势已成,又拿姚镆敲山震虎之外,还因为清田改革占据大义。谁都知道积弊已深,谁都知道必须改革,直接跳出来反对没啥好处,非但不能赢得清誉,还会因此得罪王渊。

那就慢慢等吧,改革必出错乱,一旦乱了就能指摘,就能群起而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