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页

夜幕之下,岷江之水哗哗而过,薛仁贵领着周青等总兵远望对岸,只见对岸灯火通明,无数火光照耀着夜空,不时的传来一阵阵狂笑声。显然是吐蕃将领在欢宴。

“大帅,如今对面的吐蕃番将派人驻守在渡口了,让我军不能过江了,这如何是好。”周青皱了皱眉头,说道:“都是那个该死的郭道封,不但丢失了三千兵马,更为重要的是,让对方冲到了岷江边,堵住了渡口,让我军过不了岷江。松州如今可是危在旦夕了。”

“好了,还是想想如何过江吧!”薛仁贵皱了皱眉头。

“大哥,小弟倒不是担心其他的事情,而是担心陛下这次会如何处置大哥。”一边的李庆红悄悄的说道:“大唐和吐蕃大战还没有开始,大将军正和松赞干布对峙大非川,也只有大哥率先和吐蕃军队交手,这大战还没有开始,就损失了三千兵马,这传扬出去,朝野震动啊陛下若是不处置大哥,恐怕难以交差啊!”

“哼陛下乃是圣主,岂会这么做?”周青不屑的说道:“打仗岂会有不败的道理,更何况,这次是郭道封抗命不遵,与大哥有什么关系?”

“好了,不要说了,陛下要是处罚我的话,我也无话可说,毕竟是我识人不明造成的,先锋大将是何等的重要,我居然交给了郭道封,所以才有了如此一败,让我军的优势尽数葬送,我不但对不起陛下的信任和老师的悉心教导,更是对不起那些死难的将士们。”薛仁贵忽然摆了摆手,叹了口气说道。

众人闻言这才默然不语,为将者,不但是一种荣誉,更为重要的是一种责任,这些人担任将军这么多年,岂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道理,他们也不是不懂,若非郭道封轻敌冒进,小瞧了吐蕃人,也不会让数千将士命丧疆场,这一切,说起来,薛仁贵确实是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若能救下松州,倒也罢了,万一松州再次失守,恐怕就算陛下再怎么仁慈,也不会放过我了。”薛仁贵长叹道:“我跟随大将军身边学习兵法多年,本想报效朝廷,如今看来,还是有不足的地方。”

“其实这说起来,都是这个郭道封,若非他说他自己熟悉松州地理位置,大哥也不会将先锋之位让给他的。”李庆红冷哼道:“如今他是死了,死的倒是轻巧,可是连累了大哥,这种人就算是诛灭三族也不为过。”

“如今最重要的是如何渡过岷江,解围松州了。”薛仁贵望着眼前的岷江,却是一筹莫展。此地与松州隔岸相望,甚至就是对面吐蕃大营中的一举一动他都能看的清清楚楚,但是同样,自己大营中的一切,对方也是能看的清清楚楚的,任何举动,对方都能察觉,所以任何计策好像都是行不通的,难道真的需要强行渡江吗?也许就算能过江的话,恐怕整个岷江上都会漂浮着大唐士兵的尸体,整个岷江也都会被染红的。到时候,就算大军能渡过岷江,又能存在多少的战斗力呢?对方只要安排一队骑兵,就足以让渡江的士兵命丧鱼腹之中,更就不要提,岷江上滔滔江水足以淹没大部分的士卒了。

“大哥,最近的渡口除掉青龙场之外,就是黄龙溪了,要不派人去那里看看去?”周青在一边轻轻的说道。

“没用的。”薛仁贵摇了摇头,说道:“钦陵此人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却不是一个好惹的角色,既然能够使计让郭道封上当,就说明此人有计谋,他必定也知道黄龙溪的情况,像如今这种情况,只要在黄龙溪那里放下八千兵马,就足以让我军死伤无数,狼狈而回。除非我军不要命的进攻,这显然是与我军的现状是不相符合的。”

“要是能将对方调离青龙场或者黄龙溪就好了,这样一来,我军就能从容渡江了。”李庆红轻轻的说道。

薛仁贵双眼一亮,但是很快就摇了摇头,如今双方的大营都在对方的眼皮子底下,对方想干什么,只要登高一望就知道,想调动军队,那里有那么简单。

第六百四十章 计将安出

就在薛仁贵远望吐蕃大营的时候,同样是在岷江边上,就见一数个人影立在江边的一块大石上,一个年轻人面色英武,双目狭长,隐隐有一丝狡诈之色,他身着盔甲,腰上有金刀一柄,他正远远的望着江的对面。此人就是奉命东进中原,骚扰大唐边境的吐蕃将领钦陵。本来他这一支人马不过是骚扰而已,但是年轻的钦陵却不愿意仅仅只是做一个偏师。噶氏家族是吐蕃的一个庞大的家族,家族中精英辈出,钦陵年纪轻轻,满怀雄心壮志。他不但领着松赞干布所赐予的万余兵马,还征招了家族部落的私兵,大军约有三万有余,进攻大唐松州边境,不但要起到牵制大唐兵器的作用,还要寻机攻入大唐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