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页

“这个?”李靖神情一动,眉头皱了皱,却是不知道如何是好。这个问题他不是没有考虑过,只是没有想到这么严重而已。

“既然敢出卖朕,那就会出卖整个民族,大将军统领数十万大军出击突厥,他们肯定会将大将军的情报送与颉利可汗的。”卢照辞深深的叹息道:“更为重要的是,朕也不希望自己到了最后还要亲手杀掉自己的儿子。”

“陛下,太子殿下虽然有些懦弱,但是秉性忠厚善良,对陛下也是仁孝无比。”李靖闻言面色一变,赶紧站起身来拱手说道:“当初臣出征的时候,尚未立下军令状,太子殿下曾询问臣可以用多少兵马救出陛下,而并非说臣能不能击败颉利可汗,击退突厥大军。由此可见,太子殿下还是关心陛下的。并非像外界传言那样。”

“呵呵。朕的儿子是什么样子,朕自然是知道的,大将军不必如此。”卢照辞笑呵呵的摆了摆手说道:“太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朕也是明白的,就如同大将军所说的那样,他是不会因为一个皇位而做出李建成那样的事情的。只是太子殿下身边的人,那就不是朕喜欢看的到了。”

“陛下说的可是崔大人?”李靖望着卢照辞一眼,很快又低下了脑袋,轻轻的问道。

“看来大将军也是知道的了?”卢照辞望着李靖笑道:“大将军既然知道,为什么劝朕对此事置之不理,或者就是轻轻放下呢?”

“陛下也是来自世家,虽然霍邑卢氏当年比不上山东崔氏,但是也明白世家的可怕之处,数百年来,自从前汉时期,地主豪强就开始控制朝政了,前隋时期更是如此,陛下能有今天,大多是因为世家的力量,而陛下当年能如此快速的平定山东,也多是因为陛下出身的关系,使的山东传檄而定,这其中关东的世家出了很大的气力,陛下,这也能充分的说明关东世家门阀的强大之处。自从大唐立国以来,陛下虽然奉行开科取士、摊丁入亩等等政策制度,大力提拔寒门士子,对世家豪门在各方面都进行打击,但是陛下,数百年的建立的大厦,您能在短时间内将其击垮吗?两京粮价之事,固然能使得关东世家从此一分为二,但是崔氏仍然有着相当庞大的影响力,无论是在朝堂之上,或者是在地方经济之上,都是一个庞然大物,陛下要是要的动他的话,还是要妥善安排的好。”李靖沉声说道:“陛下,这个时候臣要北伐,恐怕禁不起这么大的波动,还请陛下明察。”

“朕明白了,大将军所说的一切,朕会认真考虑的。”卢照辞想了想,点了点头道:“朕会认真考虑的。大将军先退下吧去看看李卿可回来了,恐怕不久之后,颉利可汗就会发现自己上当了,就会有一场血战了。大将军,既然你来了,朕也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将此事交给你了。”

“谢陛下信任。”李靖也不推辞,相比较而言,这段时间以来,卢照辞坚守定襄,劳心劳力,十分艰苦,其中过程远不是别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既然如此,就多谢大将军了。”卢照辞点了点头,就准备站起身来朝后宅而去。

“陛下难道就不想知道臣为什么只带了这么点人马前来救驾吗?”李靖抬头问道。

“嘿嘿,朕连自己的性命都交给了大将军,难道还不相信靖兄吗?”卢照辞站起身来,若有所思的望着李靖,笑道:“朕相信大将军对凉王肯定是另有安排,更何况这个时候,朕已经将整个战争的决策权都交给大将军了,朕又何必干涉大将军的指挥呢?”

李靖闻言神情一震,朝卢照辞拱手道:“臣谢过陛下。”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李靖也是如此,一想到自己多年以来的经历,李靖对卢照辞更是感激不已了,恐怕也只有卢照辞这样的帝王才会如此的信任自己吧!

在城内,君臣相和,而在城外的颉利大营之中,突厥大汗牙帐之中,气氛极为沉闷,众人都是默不作声,就是执失思力也是低着脑袋,不敢说话,甚至连颉利的双眼都不敢望,整个大帐之中,静静的能听到众人的呼吸声。

后营的突袭部队已经弄清楚了,不过数百人而已,这些人马尾之上,拖着巨大的树枝,连带着树叶在地上来回奔腾,扬起的尘土直上云霄,看上去就有是一股强大的骑兵。可是没有想到的是,等到颉利率领着大队人马赶到的时候,却只见数百人的身影而已。难怪众人如此模样。其实这也怪不得着这些人,这些家伙都是生存在草原之上,下马为民,上马为兵,是个天生的骑兵,对于骑兵的进攻方略也是极为明白的,望着烟尘就能知道骑兵的多少,看着军营的数量,就知道对方是来自哪个部落的,可惜的是,这些骑兵出现的不是时候,偏偏出现在战场上最关键的时候,那个时候,无论是哪一方突然来了一队援军,就足以改变战场上的局势,这么多的突厥将领哪里会分辨的如此清楚,仓促之下,哪里会想到这么多,只会想到,这个时候若是不走的话,恐怕不久之后,就是想走也走不了了。所以想也没有想,就撤兵而走,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是来不及了。

“没想到李靖居然如此狡猾,在最关键的时候,出了如此险招。”等了好久,还不见颉利可汗说话,执失思力只得开口说道,以借的这个机会来减轻颉利的心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