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页

“首辅大人不必逼大将军了,其实大将军的计策我杜如晦倒是知道。”这个时候大殿之上传来杜如晦那柔弱无力的声音。

“不知道大将军有何计策,还请杜大人明言。”太子卢承祖闻言双眼一亮,赶紧迫不及待地问道。

“大将军之计很简单,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颉利可汗进攻定襄,我军就进攻牙帐,击破突厥后方,使的颉利不得不撤军。”杜如晦淡淡的说道:“这个时候,颉利的大军在外,内部空虚,正是我军进攻突厥的最佳时机。”

“放肆,杜如晦,你难道想置我父皇于死地吗?”卢恪闻言面色一阵大变,猛的站起身来,怒喝道:“定襄是多大的城池,父皇身边才多少兵马,能支撑到什么时候。万一颉利大军攻破定襄,我父皇如何是好?杜如晦,你这个无君无父的家伙,还不给孤王住嘴。”其余的卢承泰等人也纷纷怒视着杜如晦,都是一副怒愤填膺的模样。

“好了,都给我住嘴,杜大人和大将军岂是那种人,杜大人既然这么说肯定是有道理,且听听他怎么说。”卢昌青冷冷的扫了自己的一干孙子一眼,又扫了一眼杜如晦,道:“杜大人,你接着说下去。”

“谢王爷。”杜如晦神情灰白,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又说道:“其实定襄并非诸位王爷想象的那么脆弱不堪,陛下这些年早就有意修建定襄,准备以定襄为前沿阵地,以吸引颉利的注意力,使我军的精锐部队能快速的到达突厥腹地。里面藏有大量的粮草和军械,虽然这个时候城防或许不足,但是颉利可汗想攻下定襄,恐怕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至于陛下的安全,且不说陛下勇猛无比,就是薛仁贵和他的八位结义兄弟也都是不简单的人物,在乱军之中,想保住陛下突围并不是一件难事。”

“其二,这个颉利对定襄围而不攻,显然是有诡计,或许如同当年的胜州之事一样。”李靖冷冷的说道:“对方会以定襄为诱饵,不断的吸引我军前去解救,然后分批吃掉我援军,不断的削弱我大唐的军力,这或许就是颉利的诡计。我们不能不认真考虑。”

“大将军,你能保证我父皇的安全的吗?”问话的是卢承烈,只见他面容冷静,只是双目中的怒火却是任何人都可以看的见的,只是不知道他为何有如此心态。

“老臣不敢保证。”李靖想也不想地就回答道:“将军战死沙场,或死于刀枪之上,或是死在流矢之中,这都是平常之事,陛下是皇帝,但是也是将军。喜欢在战场上厮杀,所以臣不敢保证陛下的安全。臣只是按照臣的猜测说出自己看法而已,至于其他的,还请诸位殿下自行斟酌。”

“这个?”卢承烈面色一变,却是不知道如何是好,双眼只是朝卢昌青望了过去。

“太子,你怎么看?”卢昌青脸上露出一丝迟疑来,显然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只得将目光望向卢承祖,他才是帝国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在某种程度上,卢昌青的权力反而没有太子殿下来的大。而且在这种时刻,太子才是帝国的监国,只有他做出的决定才是最终的决定。

“殿下,这个时候,臣以为还是以陛下的性命最为要紧。”房玄龄忽然出言道:“我朝有大将军这样的名将,又有数十万的精锐军队,有这些保障,臣以为足以将陛下救出险境。臣建议,由大将军率领大军,前去定襄救驾。臣也敢担保,只要大将军出马,定襄之围必定能解。尽管这样做会损失一定的军队,但是只要陛下在,那大唐就在。”

“房大人此计虽好,但是下官倒是担心这样一来,我军不但不能救回陛下,甚至还有可能将我朝的数十万军队都做了突厥人的俘虏,到时候,对方就可以趁机南下,我中原就会生灵涂炭,这样一来,房大人的罪过可就大发了。”这个时候,旁边传来一个阴仄仄的声音,众人不由的皱了皱眉头,因为说出此话的不是别人,而是崔仁师。

“那崔大人的意思呢?”房玄龄不屑的说道。

“下官以为,可以依照大将军和杜大人的计策,出兵塞外,让颉利主动退兵。”崔仁师毫不犹豫地说道。

“殿下,臣只是从军事角度分析一番而已,并非是臣的根本心思,还请殿下明察。”哪里知道崔仁师话音刚落,一边的李靖赶紧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