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页

“嗯,孔博士说的极是。”卢照辞点了点头,思索了片刻,又说道:“在座的诸位各个都是文坛巨擘,按说做一任主考官也是可以的,但是若是让诸位哪一位做了主考官,恐怕有一人会找孤拼命哦!”

“何人如此大胆,敢来危险殿下?”崔仁师不满的说道。他对这个主考官也是羡慕已久,这可是让崔氏子弟进入朝堂的好机会啊!和他打着一样主意的并不在少数,一听的卢照辞好像不准备在在坐的众人中选取一人当主考官,脸上都露出一丝失望来,更是对卢照辞心中的那个人选十分的好奇。

“萧禹!”卢照辞口中吐出两个字来。

一干学士闻言纷纷住了嘴巴,这位老夫子如今是礼部尚书,开口祖训,闭口祖训,开口说礼的,闭口说礼的,让人十分的难缠。他不但是江左世家大族出声,更为重要的是,他身份尊贵,还是前隋的国舅,深受士人敬重的,就是孔颖达等人见到他都得恭恭敬敬,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整个朝廷之中,恐怕确实只有他才有这个资格当选首席主考官的。

“殿下,这主考官定下后,还有两名副主考呢!”岑文本扫了同僚一眼,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来。那众人闻言,脸上又露出一丝喜色来,这正主考落不到自己手上来,这副主考之位可得落入自己手中来。一时间都望着卢照辞,等待卢照辞的命令。

“听说孔先生编订了《五经正义》,排除经学内部的家法师说等门户之见,于众学中择优而定一尊,广采以备博览,从而结束了自西汉以来的各种纷争。摒弃南学与北学的地域偏见,兼容百氏,融合南北,将西汉以来的经学成果尽行保存,使前师之说不致泯灭,后代学者有所钻仰。从今日起,我大唐就以这个《五经正义》为经学标准解释。这第一副主考,就由孔先生来担任,诸位可有什么意见?”卢照辞想了想,望了众人一眼。

众人闻言,思索了好半响,才无奈的点了点头。古人成名,莫过于立功、立身、立言。文人讲究的就是立言。孔颖达就是做到这一点。立言。故而能名扬天下,众人虽然不服气,但是也得不承认,他确实有这个资格来担任副主考。

“这第二副主考嘛,就让岑先生来担任吧!岑先生为了孤,立下了不少功劳。这点就当做奖赏吧!”卢照辞并没有说明原因,就将第二副主考的位置留给了岑文本。众学士虽然不甘,但是一听到是卢照辞奖赏岑文本的功劳的,也不就不再说话了。只有崔仁师脸上露出一丝怨愤来。说到立下功劳,他自认为不比岑文本这个外来人差上多少,可是为什么卢照辞让岑文本这个寒族书生当副主考呢?他很是愤怒,但是却又不敢当着卢照辞面前发火,只得将怒火埋在心中,他发誓若是有机会,一定要让岑文本好看。

众人又谈了一会,卢照辞方让众人告辞而去,却是将岑文本留了下来,崔仁师见状,心中更是嫉妒了。

“房兄,知道今日殿下为什么点了这三人当主考吗?”一路上,杜如晦、杜淹、房玄龄三人缓慢的行走在青砖之上。

“萧禹乃是老臣了,此人虽然对世家子弟又所好感,但是不能否认,此人确实有些才干,更何况,殿下刚刚掌握大权,对于那些老臣子能拉拢的就拉拢,能利用的就利用,这些人也不是各个都是裴寂那种人物。殿下短时间内还是需要世家大族的支持的,所以就点了萧禹为主考官。”房玄龄微微一笑道:“至于,岑文本吗?莫要忘记了,殿下其实对世家子并没有什么好感,否则他在终南山下建书院做什么,就是为了支持寒族子弟,岑文本作为副主考,就是这个原因了。而孔颖达就更是简单了,他会以才而论才的,有他在,萧老夫子是不会做的太过的。”

“到底是房玄龄,跟随殿下时间久了,也明白殿下的心思了。”杜如晦哈哈大笑道:“只是不知道殿下的一番心思在萧老夫子那里能不能实现了。”

“萧老夫子是何等的倔强,讲究的是上品无寒士,殿下的算盘不知道还能不能打的想了。”杜淹也哈哈大笑。

“哼,萧老夫子我是不知道,不过崔大人今日可就亏大发了,他可是对这主考官向往已久了,萧老夫子他是争不过的,这孔学士著《五经正义》,他也是争不过的,原本以为这最后一个副主考能落到他头上去,只可惜的,他是崔氏旁支,他要是做了主考官,恐怕榜上再也没有一个寒士了。殿下岂会让他当主考。”杜如晦冷笑道:“若是论功劳,岑文本可不比他立下的功劳少,只身入齐王府,也因为有了他的存在,才会有了殿下的今天。殿下岂会不补偿此人。崔大人可是斗不过这位的。”

“那可说不定,别忘了,殿下的正妻可是崔氏之女。日后,这中宫之位难道还给了五公主不成?”杜淹摇了摇头道:“最不济,他也是一个国舅。”众人闻言也都默默不语。虽然杜淹的很让人不平,但是说的却是事实。这十八学士大多是秦王府出声,在秦王府内,李世民最信任的人不就是长孙无忌吗?众人虽然不满意,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嘿嘿,我们这位殿下可与秦王不同。”忽然背后传来一阵冷笑声。众人面色一变,回头望去,却见是许敬宗满面冷笑之色,望着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