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 44 章

淮中体校19年申报为中国射箭协会射箭重点学校,20年开始参加全国重点体校射箭锦标赛。

去年袁锰也去比赛了,没拿到名次,不过女队出了个双轮50米第二,后来那位队员进了省队,如今已经是种子选手。

往年重点体校锦标赛多在上半年,今年因故推迟,定在10月底开赛,这对温随来说是好事。

按照备战经验,9月刚开学,射箭队就正式开始为期一个月的队内选拔,按箭术专项、体能测评、综合素质三个模块进行积分。

积分累计前三的队员将获得参加重点体校锦标赛的资格,这也是对队员的一次全方位考验。

作为实力最强的射箭1队责任教练,姚闵在选拔方案发布当天就把通知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让每个队员进出都看一遍,对标积分公式找不足。

综合素质是以九月课堂打分和教练交叉评价为主,体能测评放在最后一周,箭术专项最为紧张,采用模拟正式比赛的方式,前后共开展两次。

“这是难得的机会,你们平时最欠缺的就是实战经验,要好好利用起来,多发现自己的临场缺陷。”

姚闵赛前向自己的队员强调,温随对此也认可,虽然他看过视频,也听席舟讲解过比赛流程,但亲自过一遍和看别人走很多遍仍是两回事。

开学第二周的周六日,是第一次全队比赛的时间。

为打响开门第一炮,淮中搞了个意外突袭,临到跟前才通知本校队员,将联合兄弟学校射箭队共同来一场混合比赛。

这下不仅热闹,结果的不确定性也更高了。

而且为营造赛场氛围,学校还邀请学生家长和其他专业队的教练同学都到赛场观战。

淮中体育馆新馆前年刚落成,设计之初就考虑要适应将来承办大型比赛的要求,观众席位都是高规格的。

模拟赛当天,场上坐满一大半,队员里不乏有在淮中上了好几年学的,都没见过这种阵势,可见学校对这次的重点体校锦标赛有多重视。

首先开始男子第一轮积分赛,按抽签次序上场,150余名队员分70米、50米、30米项目比赛。

温随在70米组,48名选手台前抽签,温随的号签是7。

袁锰凑过来看他的签,“我22,第三组上,你这手气不行啊,每次都这么背,换我的!”

温随还没来得及拒绝,手里的签就被夺走了。

没人注意袁锰的小动作,学校赛场还是宽松些。

大家拿到签只是互相询问,认识的人顶多交流几句,一般也不会有谁愿意把自己的好签拿去跟人换的。

袁锰飞快将签揣兜里,再把自己的签悄悄塞给温随。

谁知温随退后一步,严肃道,“还给我。”

“哎呀你这么较真干什么……”

“还不还?”

眼看裁判要吹哨叫第一组入场了,袁锰到底拗不过温随,只好换回去。

“我是想让你多点准备时间。”

“没必要。”

温随刚说完,就看袁锰那副表情,愤愤然,还有点委屈似的。

“……我准备好了,时间多少都无所谓。”

这句语气明显不一样,有解释的意味,不再那么硬邦邦的。

袁锰被顺毛,高高兴兴道,“那就好,你给点力啊,我可等着跟你决赛会师呢。”

温随开始进场了,裁判对选手的弓箭进行检查,基本都是学校的设备,检查起来很快。

第一组开始在备场区佩戴护具,每人有3次试射和调整的机会。

70米一共8个发射位,发令长一声令下,温随站到7号发射

位上。

这个位置挨观众席很近,温随开弓时,场边有几人在喊某个队员的名字,这声音引起旁边的不满,紧接着又传来争吵。

温随不受影响,行云流水射出第一箭。

电子屏上开始出分,温随射中九环。

一次性射完全部32支箭后,他总环数284环,在第一组选手中最高。

之后的比赛没出太多意外,温随发挥稳定,半决赛击退临校一号种子,决赛跟袁锰胜利会师。

两人决赛里你追我赶,还加赛了两支箭,最后温随以一支更接近靶心的10环箭胜出。

箭术专项后那周,就是最让学生们叫苦连天的体能测试。

一共10个小项,温随获得背肌耐力和坐位体前屈两个满分,尤其是坐位体前屈,意外打破淮中男队队员体测记录。

亲眼看到温随能把手伸那么远,袁锰无实物表演大跌眼镜,“你到底怎么做到力气这么大,柔韧性还这么好的?”

袁锰最差的就是坐位体前屈,用他自己的话说“像个石头邦邦硬”,好在正式比赛的体测这不是必选项。

温随则说,“我也不知道。”

就是那晚练完背肌耐力,席舟发现他背肌比腹肌强,就说坐位体前屈应该没问题,结果一试还真的。

开始当然也不容易下去,可后面越压越舒展,大概原主体质虽然不强,但也有独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