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第 27 章

清朝的官员制度基本上是直接仿着前朝设置的六部,不过为了平衡满汉大臣之间门的势力,特意规定了六部的各部都设置满汉各一名尚书,左右侍郎也是各两名,然后满汉各占一半。1

正常的做官渠道自然是参加科举,不过为了巩固皇权统治,清朝还额外设置了一个光明正大的“幸进”渠道:上三旗的子弟可以不用参加科举就能直接到康熙身边任职。像属于上三旗正黄旗的纳兰明珠就是直接进了内务府,刚开始是在康熙身边担任侍卫,然后成为内务府总管,最后走到前台成为朝廷的大员。

在明珠内退之前,他无愧于上三旗的“明珠”。在明珠内退之后,内务府就一直没出过什么能达到明珠高度的大臣了。不过问题不大,因为在内务府有一大半都是上三旗的“纨绔子弟”,只有小部分是怀着成为朝廷大员的想法进入内务府的。

康熙今年加封自己已经成年的儿子后便让他们全都上朝听政,这个举动看似已经让阿哥们成为了朝堂的一员,但其实这个时候除了太子外所有的阿哥们依旧是康熙的儿子:太子可以自己找事情做,有自己的“大臣”,可以对朝堂上朝臣讨论的政事发表自己的看法,他有话语权。而其余的阿哥们,虽然也在做事,但做的事也只是康熙交代下去的任务而已,他们只有行动权。

如果朝堂是一条船,那康熙就是掌舵的船长,太子坐在船上,其余的阿哥们都坐着救生圈被根绳子挂着,看似有联系并且还都是一条船上的人,但其实差别还是很大的。大阿哥在征噶尔丹的时候曾短暂地上过这条船,不过回京后很快就被康熙踹了下去。而目前最有可能上船的人是八阿哥胤禩,因为他直接空降成为了内务府的总管,只要在这个位置上做出成绩,他就能比当初用了三年时间门成为内务府总管的明珠更早地上船成为船上的一员。

为什么历史上八爷党势力形成的那么快,胤禩本身的个人魅力,他的福晋郭络罗氏的家族势力其实都不过只是锦上添花的促使朝臣更快选择的原因而已,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胤禩的晋升方式和其他几个阿哥是不一样的:胤禩是除了太子外最早上船的人,那些不愿意支持太子的朝臣不愿意冒着风险爬过绳索到其他几个阿哥的救生圈上,那刚好胤禩就在船上,而且胤禩这人还挺不错的,那就支持他,没毛病。

康熙亲手将胤禩拽上了船,当他再想将胤禩踹下船的时候不仅仅要将胤禩踹下去,还得让这条船上剩下支持胤禩的人明白他这个船长不想要胤禩了。康熙四十七年,康熙面对所有朝臣推荐胤禩做太子的时候,康熙很委婉地表示“胤禩未更事,且罹罪,其母亦微贱,宜别举”。此话一出,一部分聪明人立刻从胤禩身边离开,一部分人开始保持中立,还有一部分人坚持相信康熙只是因为胤禩年纪还小所以才不同意。

于是胤禩还待在船上,虽然他坐的位置已经很靠后了,但毕竟还在船上。于是,为了彻底将胤禩踹下船,康熙终于不再委婉,借着“毙鹰事件”直接“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这话说得狠毒且直白,再没脑筋的朝臣也知道是时候该放手了,然后胤禩就被扔下了船,若不是胤禵拽了一把,胤禩恐怕就要溺死了。

……

康熙对于某个人是不是想上船是很敏感的,所以在许雯雯话说到一半的时候就皱起了眉头,甚至顾左右而言他问起了许雯雯是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因为他要确认,许雯雯说这话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后面是不是有人故意支招想借着治理浑河从而得到什么。甚至问了许雯雯还不够,这件事他还得私下让人去查,完全确认不是有心之人想要借着治理浑河搞政/治斗争。

四阿哥去山西治理浑河,可以。

四阿哥想要借着治理浑河直接上船,不行。

许雯雯眨眨眼睛,看着一直沉默的康熙轻轻咳嗽了一声,“皇阿玛,你可是担心钱财不够?”

康熙抬头看向许雯雯,眼神里带着探究,“你为何会想到要如此作为?”

“当然是因为马上就是夏季了啊。”许雯雯伸手挠挠头,一时间门还有些不明白康熙为什么会问出这样简单的问题,不过人家康熙都问了,许雯雯自然是要认真回答的,“河流一般有春汛和夏汛,儿臣以为山西浑河这次水灾就是因为春汛,春天天气变暖,冰雪融化后河里的水涨了一大截,又逢暴雨,浑河的水一下子就溢出了堤岸……”

许雯雯说到这里便由衷地叹了口气,“若是在冬天山西那边的官员让人加高了两边的堤岸,那说不定这次水灾就不会发生了。”

“马上就是夏天了,而夏天经常下雨,暴雨也经常集中在这段时间门,若是河道两边的堤岸不够高,河里的淤泥再多,连续遇到雨天或是暴雨,那就很容易决口。所以皇阿玛,儿臣以为在夏季的汛期到来之前,我们应该将浑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都提前进行预防。边外地区是上游不用加固加高两边的堤岸,在夏汛到来之前先找人手去挖河里的淤泥,等过了夏汛之后就可以派人在上游种树,这样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浑河冲沙的数量。”

“山西的话儿臣到了之后就先清淤泥,再筑堤束水。直隶地区的浑河部分就交给皇阿玛上次你说的那个直隶巡抚于成龙吧,让他跟儿臣一样清理淤泥,筑堤束水就行。下游是在天津卫这里,这里河道比较多,淤泥比较难清理,在夏汛来之前就重点就是先清理河道的淤泥,尽量让河床变低,如果有余力的话再加固一下两边的堤岸,待夏汛过去了之后再加高两边的堤岸。”

“因为是分开弄,所以这样算下来的话,应当用不了多少钱的,不过是要多耗费一些人力。”

康熙听完许雯雯这番发言之后,沉默着抬头看着许雯雯,在许雯雯有点受不了这种沉默想要出声的时候,康熙动了,伸手握住了许雯雯有些微凉的手将她拉到身边,“坐。”

“皇阿玛?”许雯雯有些不自在地扭了扭身子。

“你昨日一夜未睡吗?”

许雯雯点点头,不等康熙再追问就直接解释道,“儿臣想着去山西的路上坐在马车上也能睡,所以便没有睡了,这样就能在儿臣离开之前让皇阿玛下令让浑河上中下三游地区的官员都行动起来。写在信上的话,终究还是不如当面说来得快。”

“你还准备在信上写这件事?”

“不行吗?”

康熙沉默了一瞬,“当然可以。”

“皇阿玛,儿臣刚刚说的事情……”

“此事涉及的地区很广,朕需要同工部尚书商讨一二,明日再在朝堂上确定要不要去做。”伸手轻轻拍了下许雯雯的肩膀,“你先回府休息吧,朕一会儿让梁九功传工部尚书过来。”

许雯雯连忙站了起来,“多谢皇阿玛关心,不过儿臣一会儿在马车上睡就行了。”

“明日不上朝听听结果?”

许雯雯低下头,“儿臣如今只是凭着一腔热血做事,提出的建议也不过是想着不让浑河附近的百姓受灾而已,可实际去做这件事需要的钱粮,人手什么的儿臣都一窍不通,儿臣现在能做的也只是早点去山西,然后再同山西当地的官员商议该如何组织人清理河道的淤泥,加固、加高两岸的河堤。”

康熙伸手揉了揉自己的眉心,没好气道,“所以这剩下的事情,你就都交给朕了?”

许雯雯抬头看向康熙,眨巴眨巴眼睛,“皇阿玛对儿臣说过,对百姓要仁慈。这句话,是真的吗?”

康熙:……

“你去了山西后几时回?”

“最早也应当是汛期过了吧?”许雯雯低着头算了一下,“十月份回吧,等再到京城的时候估计得十一月份了。”

“都快过年了。”

“嗯,正好回来过年。”

“朕准备给老八赐婚,”康熙顿了顿,“礼部的人还没有定下日子,不过想来就在最近几个月,所以你这刚去山西没待上几天便又要回京。”

许雯雯听了这话后心中微微惊讶,不太明白康熙为何先前还一副乐见其成自己去山西的样子,现在话里话外却像是想留下她了:这么短的时间门内,究竟是因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变化?还是说,她想错了?其实康熙就是这么一说,压根没这个意思。

许雯雯决定再试探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