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页

第114章 梳发

吏部侍郎齐仲在云谣这儿受到了启发,出了宫就差人去查关于芜州知府贪赃枉法一案,查清楚了来龙去脉他更是心惊,于是翻出了家中的旧案底,找了找唐诀刚登基那年,关于关城买卖官职的记录。

关城买卖官职,齐仲是都知晓的,齐家自几十年前分家了之后,虽都在朝为官,可齐仲家这边始终在朝中占不到半分便宜,即便是个侍郎之位,说出去官儿也不小了,偏偏还要处处受尚书打压。

当年买卖官职一事,齐仲也觉得事有不妥,但是关城仗着有殷太尉撑腰,根本不管不顾,因为不能明着买卖官职,所以关城想的办法是在秋试上做手脚。

唐诀十二岁登基那年,朝中重要官员之位缺了好几处,那些先皇怀疑与三皇子、五皇子谋逆案有关的官员全都罢职,关城提出全国各地统一招考,以才学见识来分高低,但私底下,还是有许多想要蹚朝廷这趟浑水的人,私下重金向关城买了考题,甚至有价高者,关城愿意请人代笔写卷子,让举人回去背下来。

齐仲就撞见过关城收钱卖考题一事,他当时觉得不妥,与关城提过此事,但关城将那卖考题所得的银钱分他一份,给出的说辞便是:“皇帝年幼,如今后宫中有殷太后垂帘听政,朝堂上有殷太尉把持国事,小陛下坐拿江山,你我所做这等事,他懂吗?”

“可这触犯了晏国……”律法二字还没说出,关城便伸手拍着齐仲的肩膀道:“齐大人,你该不会当真以为这晏国如今还是姓唐的了吧?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如今已是姓殷的天下,我买卖考题一事,殷太尉已明了,他都未多言辞,你怕什么?”

“这哪儿是考题?你这分明就是买卖官职啊。”齐仲震惊:“殷太尉也不管?”

“五年之内,晏国发生了三皇子、五皇子谋逆案,皇子内斗,京城兵分两路,两败俱伤,国之不稳之际,敌国来犯,大皇子领兵出征,死在战场上了。晏国发生如此巨变,靠得就是殷太尉领兵抵抗外扰,才有如今的内安。经内战、外战,国库也虚着呢,我收一百两,交国库三十两,如此,也算是为国解难了吧?”关城一席话,将齐仲的热血之心浇灭,久而久之,也觉得关城似乎所言不错了。

他为了能在朝中有立足之处,多次找到殷太尉想要攀附殷家,不过可惜,殷道旭看中的是齐国公府那边,也将妹妹嫁给了齐瞻,有了这层姻亲关系,而两齐本就不和多年,加上吏部尚书本就是殷道旭的人,所以齐仲在朝中位置非常尴尬。

如此他也只能敛点儿钱财,让自己好过一点,关于买卖官职一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不知情。

前些日子齐国公府与殷家闹翻,齐仲以为这是自己的机会,前去巴结过殷太尉,但是周丞生对齐仲不以为然,导致殷道旭也不看重他,再后来才有了采选之事,他又将宝压在了女儿身上。

现如今当年买卖官职一事就要要东窗事发,关城显然还不知情,否则今日在朝堂上不会那般自在,小皇帝将心思隐藏得很深,若非是小顺子一席话将齐仲点醒,齐仲差点儿又要走上歧路。

说到底,这晏国朝中谁也靠不住,他在官场二十多年,一直都是矜矜业业举步维艰,保住了自己的位子,就必须对一些上位者做出妥协,偶尔还得赔礼赔笑,阿谀奉承,他换得的,也就是这二十年雷打不动的侍郎之位罢了。

吏部权利少有落在他手中的,就光是这几年,秋试时关城也暗中做过一些小手脚,给那些达观后代的子孙们提前泄露了试题,这一桩桩一件件,齐仲全都记录在册,原先是想以此来当自己的保命符,现在看来,总算能起点儿作用了。

云谣将唐诀的话告诉了齐仲,之后就看齐仲要如何准备,陆清是后来才从尚公公那儿知道了云谣的身份的,刚知道时吓了一跳,反复盯着云谣的脸看了好几次,也不说信与不信,总之脸色有些难看。

陆清知晓了唐诀收复吏部的计划,便从中帮了一把,本来那芜州有冤的男子能安全入了京,也有陆清的功劳,陆清将那男子安排在了一个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