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重臣上朝后,外面的混乱终于一点点平息,已经到了京城的难民,被朝廷安置在京郊外,除了朝廷有补助,京城的大户人家在朝廷号召下,也纷纷出资出粮接济难民。

安娘把这个工作交给了杨咸昱,让他带着管事和其他几户人家一起去城外施粥。

直面困苦对杨咸昱的刺激非常大,几天下来,从前总是带着孩子气总有玩心的人,好像真的长大了。

“以前我觉得当官没意思,对那些钻营仕途的人更是嫌弃,现在终于知道读书人所说的经世济民是什么意思。”杨咸昱回来对安娘说,“我终于理解我家老头子了。”

“你想科举走仕途吗?”安娘问。

“你不是一直想让我科举吗?”

安娘笑着摇头:“我只是希望你读书明理,就像现在这样,明是非知对错,不浑浑噩噩地生活。当不当官,我根本不在意啊。”

杨咸昱意外,继而动容。他不喜欢拘束,讨厌被人逼着上进求官,他以为安娘嘴里说“读书明理”实际上就是引导他去科举,没想到,是他误会了她。

“我喜欢研究那些杂学,不过科举我会继续准备的,我会尽快用自己的本事养活你。”哪怕是逃难的灾民,男人都会时刻保护妻儿,他马上就二十了,不能连他的孩子还要靠安娘养活。

地动的风波就在杨咸昱的蜕变中慢慢平息了,在事发小半年后,瘦了精干了的世子终于重新回到了京城,彼时,杨咸昱终于根据书中描述的原理,自己折腾出了第一台半自动收割机。

天气开始转凉,府里发了秋衣,安娘还给尚书府送去了立秋的礼,回礼的妈妈受了许氏重重嘱托,传话让他们常去府里看看她。安娘也是无奈,从前她怕许氏给杨咸昱泄气减少了走动,如今她对杨咸昱放心了,他这个儿子却不愿意回去了,一门心思扑在读书和农具发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