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页

林若秋轻轻拥着他,“臣妾只是想知道陛下心里是怎么想的。”

因着后宫不得干政的戒条,她从来不问皇帝日后的决策,可孩子们渐渐大了,总会有那么一日,她只是希望楚镇能给她一个明确的回答,好让她清楚今后该怎么做。

第209章 乌鸦嘴

楚镇面露犹疑, “阿瑛年长,性子却偏懦善,才智亦为平人,倒是阿珹……”

阿珹虽比阿瑛晚一年进学,但先生却对其极为称道,楚镇考较过此子的功课, 差不多的诗词都能信手拈来,就连策论亦偶有涉猎, 反观阿瑛,一卷四书都够他背十天半月的,二子才智,实不可同一而论。

林若秋深吸一口气,“陛下的意思, 是想立阿珹为太子吗?”

本朝并没有定立嫡长的规矩, 嫡长决定了次序的优先,可最终的选择权仍握在皇帝手上。林若秋知道,未来太子必出在楚瑛与楚珹之中, 阿瑾年纪幼小, 是断不能与两位哥哥相争的,可硬要她选出一个人来,她却实在难以抉择,手心手背都是肉, 挑中哪一个, 剩下的那个都难免有所不平, 但林若秋唯一的所愿,只是他们二人一切安好,永无损伤。

楚镇也是这么想的,故而迟迟不理会朝中言论,近些年,朝中已陆续有人提出册立太子之事,可都被他视而不见略过去了,他不愿两个孩子过早的确立君臣之别,这对二人日后的发展都不是一件好事。

皇帝叹息一声,缓缓抚上林若秋的手背,“再等等吧。”

尽管在儿子们成年之前,储君的名分得提早确立下来——否则朝臣们就得蠢蠢欲动,各自站队,反而引起厮杀——可楚镇惟愿拖延些时日,非得他能妥善地权衡利弊,他才肯决定承继自己基业的人选。

林若秋知晓皇帝肩上的担子比自己更重,他既是人君,又是人父,比起林若秋单纯作为母亲的顾虑,楚镇比她更多些考虑:他身后站着的,是大周百年江山,断不能葬送他人之手。

林若秋所能做的,就是不给他拖后腿,更不能干扰他的判断,因此她只点点头,“那我都听陛下的。”

楚镇在她额头覆上一个清浅的吻,温柔道:“朕知道你对阿瑛这孩子爱之过深,反而责之弥切,他如今年纪尚小,自然不懂得你的用心,等他再长几岁,自然会明白的。”

林若秋苦笑道:“只怕到那时他更得将我这位母后视若仇雠了。”

有李氏这位温柔体贴的娘娘比着,怎不显得她凶悍如虎?但就连这种话她也不能对皇帝说出口,既是怕他取笑,也是宁愿自己多心——难道血缘的联结竟脆弱至此,还比不过一个外人三言两语的挑拨?

尽管她也觉得李氏未必是存心挑拨。林若秋看得出来,李蔷对楚瑛的疼爱是真的,可楚瑛因此对她愈发疏离也是真的。正因如此,她才觉得内心愈发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