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页

直至到了琼华殿门首,林若秋看到一大片黑压压在那里站着,见了她忙不迭上来诉苦,亏得楚镇拨给她的一班侍卫,这才将苦主们给拦住,可她人站在这里,那些宫娥太监的言语总有三五句飘进她耳朵。

林若秋侧首听了半日,这才发觉进宝所说并非诓她,谢赵二人斗得你死我活,首当其冲的便是宫女奴仆们,两方都竭力给对面使绊子,去浣衣局取个衣裳都得费大几个钟头,迟了还得受自家主子申斥,有这般坑人的吗?去膳房取膳的时候也是一样,这边催着,那边又来了人,还得兼顾得各宫的口味,上头拨下来的份例银子才那么些,他们怎肯用心办事?

两位娘娘斗法还在其次,有一点却志同道合,那便是竭力俭省开支,好让皇帝回来后称赞她们节俭,今年的暑天比从前更难耐,可冰敬却少了一半还多,人人都热出满身大汗,身上都馊臭了还是热腾腾的,闻见那味儿都能作呕——此话自然有夸张的成分,但节省用度应该确有其事。皇帝并未令她们如此行事,显然此举皆出自谢赵二人自身的考量,毕竟节俭是贤德的标准之一,也是最好下功夫的地方。

众所周知,福利这个东西是刚需,不能削减,谢贵妃赵贤妃光顾着节流却不开源,无怪乎底下人怨声载道。

也难怪这些人会来求她主持公道,毕竟林若秋治下一向很大方,从来没有苛待宫婢的行为——其实是没有机会,她并未独自管过事,自然乐得清闲,怎么宽松怎么来。

林若秋发现皇帝给这两位娘娘挖了个陷阱,其实她并不比谢赵二人更加出色,可是这么一来,却显得谢赵二人统领后宫的能力皆不如她了,换言之,皇帝帮她取得了“人望”。别小看这些,宫中人多嘴杂,诟谇谣诼都能要了人的性命,要不怎说口舌易生是非呢?

其实也能理解的,一家独大,可靠强权保持太平;三足鼎立,彼此亦能互相制衡;可当山中只剩下两只老虎时,就势必得分出一个高下来,如今谢赵二人鹬蚌相争,却让她得了渔翁之利。

她什么也没做,却无形中成了众望所归。

林若秋忽然觉得她这个宠妃过得真是太惬意了,她根本用不着动脑子,有皇帝帮她宫斗就够了。

第140章 狠心郎

周遭的嘈杂声绵延不断, 林若秋恍然置身动物园中。被人这样众星拱月一般簇拥着, 她心里固然得意, 可是场面太混乱了也不是好事,就算她有心做个包青天, 可这些人你一言我一语的, 吵得人鼓膜疼,哪有心思断案。

林若秋遂让红柳在前方开出一条道来, 自个儿且雍容大度的道:“你们的难处本宫都知道, 不多时就会向陛下禀报,大家且散了吧。”

不管有什么麻烦,先推给皇帝就对了, 至于是伸张正义斥责那两位娘娘一通或是体贴下属帮她们将事情圆过去,都得看皇帝的意思, 林若秋位分与谢赵二人平级, 她可犯不着这时候跳出来吸引火力, 才回宫就拉仇恨未免太蠢了——况且归根到底,这本就是皇帝惹出来的问题, 只不过出发点是为了她。

林若秋这厢敷衍着,进宝跟在她身后, 却极有号召力地比了个肃静的手势, “诸位放心, 淑妃娘娘定会为你们主持公道, 你们且回去等好消息吧。”

林若秋只觉眼皮狂跳不止, 心道进宝这小子的口才真好, 也很有感染力,拿去做传销一定不错。

大概是进宝的神情过于笃定,那些人终究信了他的话,一个个欢天喜地、呼朋结伴的散去,心里似乎已深深认定:只要淑妃娘娘一回来,宫里从此就能安享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