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页

一众人在书房商议一上午,最终决定先从江西、浙江等临近省份调粮救援,然后京城再送一部分米粮、药材等。

午膳是君臣一块用的,户部的汉人尚书看着碗中的稻米,叹气。

“这些年一直打仗,各地粮库本就多少余粮。若这稻米能一年收获两次就好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康熙忽然就萌生出一个极为大胆的念头,将稻子培养成一年两熟的。

前人在冬日里不也是吃不上黄瓜青菜的吗,可后来发明了洞子货,从此冬天一样能吃上夏季的食物,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或者说把水稻种植的地域推广一些?就比如长城以北那块地,大好的土地空置着,着实可惜。

晚上,康熙辗转反侧不得入眠,一直都在想如何提升粮食产量,越想越焦虑,索性坐起来。他来到藏书楼将《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找出来,细细翻看。

这一翻还真翻出个宝贝,原来这世上竟还有种东西叫玉蜀黍,是前明嘉靖年间从海外传入的,亩产量比小麦更高,玉蜀黍的果实可当做粮食充饥,叶子可喂食牛羊,杆子可燃烧做饭。

天下间竟还有这种好多东西!

康熙如获至宝,就是不解为何如此好的东西没有推广开来?

没关系,没关系,以后就由他来推广。

次日,康熙便派出一百余人,前往全国各地寻找此物。

既然有记载,肯定是种植过的,肯定能找到。对此,他倒是信心满满。

当然关于水稻的种植,也需提上议程,正好前年叫人重修的那个避暑园子清华园修好了,他今年是要去那避暑长住的,干脆就在边上开一片稻田,以便他观察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