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页

真的……能生下嫡子?

不仅朱翊钧想,郑梦境想,王喜姐自己也想得紧。她一直以贤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看着朱翊钧专宠翊坤宫,心里再酸涩,也忍着。明知李太后的心里更偏向景阳宫,也照样体贴服侍。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身为皇后,一国之母,最为要紧的,是能够生育嫡子。

自好不容易生下朱轩 后,多次滑胎,导致无法再次怀孕,便是王喜姐的心病。

“娘娘,李御医在殿外求见。”

“宣进来。”王喜姐抱着朱轩 不撒手,她差点就要失去这个唯一的孩子了,如今能救过来,便当眼珠子一般看着。

李时珍一日两入坤宁宫的消息不胫而走。宫中传言纷纷。

李太后打那日坤宁宫将人送回来后,便知早年自己安排下的钉子全都给拔了个干净。

王喜姐不是蠢人,看来已是知道了。

只盼她莫要将此事禀于朱翊钧。

李太后知道自己与儿子的母子之情,日渐淡薄,再经不得什么打击了。

不过她能从裕王府的都人爬到今日之位,靠的便是察言观色。

王喜姐是个识大体的,以她的性子,并不会说与朱翊钧。

不过怕的便是事有万一。

第35章

李时珍所制定的调理,并不仅仅从膳食药物入手,他还要求王喜姐脱离原本的生活习惯,多走动。

“农户女因常劳作,是以身体康健。臣行走民间,多见农妇方生产完,便下地劳作。娘娘毋须同她们那般辛劳,却也得多走动,每日务必要走上五千步才好。”

王喜姐听了直咋舌,“方生产便下地?那坐月子呢?就不做了?”

李时珍摇摇头,“若赶上农忙,幼童尚需一同劳作。”

条鞭法被废止,课税陡然加重,田地又是看老天爷吃饭的,真个儿的手停口停。秋收时,若天气不好,家家户户都赶着收割稻谷,哪里来的时间坐月子。

李时珍见多了民间疾苦,便越发觉得达官贵人奢靡成性,太过娇贵。

王喜姐在心里暗暗算着,五千步,不知要走上多少才行。于她而言,真的是一个莫大的挑战。转念一想,为着能生下嫡子,什么样的苦不能吃?一咬牙,便应下,“本宫会谨遵李御医之言。”

自那日起,宫里就出现一道奇观。中宫摒弃凤驾肩舆,每日步行往返仁寿慈宁两宫请安。有的时候撞上宫妃的肩舆,坐在上头的宫妃不得不下来行礼,同皇后一起步行至分开。

受苦的不仅仅是王喜姐,连带着全宫都一起受累。

郑梦境倒不觉得累,她冷眼看着,皇后每每行走不过千余步,出的汗就能湿透一身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