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页

闺中记 八月薇妮 574 字 2022-11-24

有这般的真相,对遇害者家属而言,仿佛……还不如一无所知的好。

半天里云鬟都是神思恍惚的,只因不知该如何行事。

原本她拜托了季陶然跟白清辉两人,心里是放下一块儿大石的,可如今,却又有些担心。

若他们果然查到、也印证了她所知道的,对夏家来说,自然算不得安慰,反而如第二次伤害了。

她胡思乱想之中,忽地想到了在洛阳之时,因为周家父子之案,她担心会如前世一样重蹈覆辙,因此想要阻止白樘。

在卢舍那大佛之下,她曾问白樘:倘若动了周知府,便会引发祸事,四爷可还是坚持如初?

当时白樘道:“于我而言,不过是‘有所不为,有所必为’而已。”

字字清晰,言犹在耳。

想到那一刻的情形,就仿佛龙门的风风雨雨,复又扑面而来,身前并不再是一张书桌,而是伊河滔滔,眼前不再是教习,而是大佛静默矗立,俯视着底下小小的她。

直到耳畔有人道:“崔云鬟。”连唤三声,十分不悦。

身边有个女孩子忙戳了她一下,云鬟才惊醒过来,猛抬头,却见上头是苏教习,因望着她,满面不虞,道:“你把我方才所讲的《卷耳》之意,复述一遍。”

隐隐又听到几个女孩子低笑的声儿,只因云鬟恍惚了半日,众人都察觉了,方才苏教习也早盯了她半天,自知道她神游天外,故而是故意为难罢了。

沈妙英回头看她,眼中有些担忧之意,便要提醒她道:“思……君子……”

云鬟敛神,垂眸静想片刻,道:“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 。我姑酌彼金 ,维以不永怀……此出自《诗经》周南,是说思君子之意。以采卷耳托言之,虽采卷耳,心适念君子,故不能采,只置放大道之旁,而良人在远,亦遥遥怀想,此诗词恳意深,赋其胸怀,尤以‘维以不永伤’一句,令人闻之涕零。”

苏教习只以为她神不守舍,故而要责难她一回,谁知她非但深记此诗,更把自己所讲复述的一字不差,教习不觉目瞪口呆,半晌才道:“好……说的甚好。”

众女学生们也都诧异,沈妙英望着她微微一笑,回过身去。

云鬟仍低了头,心思从“维以不永伤”之上,又转回“有所不为,有所必为”。

白樘为人,不管是品性还是见识,自然都高她甚多,云鬟虽也想如他一般“有所不为,有所必为”,可真的要做起来,仍是难以分辨何为“不为”,何为“必为”。

想到这里,忍不住又看了一眼夏秀妍,却见她的情形也比自己好不了多少,也是垂着头,一副魂不附体的颓丧模样。

此日回了府中,崔印因来房中看望她,闲闲地问了她几句话,便要起身离去。

云鬟忽道:“父亲。”

崔印回头,云鬟道:“女儿有个疑问,想请教父亲。”

崔印道:“哦?不知是什么?”

云鬟道:“倘若有一件事的内情,是当事之人急欲知道的,可若是说破了,或许会伤到当事之人,又该如何处置呢?”

崔印闻言,想也不想,笑答道:“既然如此,那就不说好了。毕竟不知的话,也不会有损伤,何必多余说破了伤人呢。”他笑了两声,仿佛觉着这问题不值一提,便负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