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学习型小镇

至于其他的大事,也不少。

比如,面向全民的郡级虚界,即将开发,第一批就是五百万人口,如今正在抽签,这也很引人注目。

因为,大量的中年人,他们仿佛看见了希望,他们的眼里,再次有了光!

在这么多大新闻的轰炸之下,老百姓们的精神也越来越粗大,以至于很多事情,在他们眼里都已经不算个事儿了。

比如,阳城又开始折腾了,开始建设全民学习的阳城了。除了阳城之外,全国各地,每个省都选取了至少一个特色小镇,以供大家伙儿学习、参考。

可能普通老百姓还没有注意到这个新闻,但是很多高层、富豪、真正有水平的专家学者,却直接盯着这个新闻,眼睛都挪不过去了。

比如老杨,他是央视的一位特约评论员,今年五十出头,从事媒体行业数十年,属实是经验丰富,成为央视的特约评论员也很多年了。

很多大事发生的时候,都能看到他在一旁评论的身影。而这一次,他就带着团队,来到了蜀地某个正在建设的小镇。

小镇的位置比较偏僻,但好在附近不远处就是国道,所以交通也还算可以,至少可以一路乘车进来。

当老杨乘车到达目的地之时,却忍不住睁大了眼睛。当即,就对着镜头说道:“建立学习型特色小镇的相关政令是三天前,也就是七月三号晚上发布的。”

“这一次的文件,规格很高,所以动作很快,这本应该是预料之内的。”

说到这里,老杨做了一个夸张、惊讶的动作,他张大了嘴巴,然后又看了看身后,还特意喘了口气,以示自己的震惊,知道的说他是老杨,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小撒呢。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了,一幢幢的楼房已经建设完毕了,一眼望去,感觉起码有数万套房屋已经建设完毕,可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要知道,距离文件发布,也就才过去三天。”

“如果在过去,能整理好团队,确定施工主体,然后施工主体派人过来调查现场,可能三天时间就已经过去了,可是如今,小镇都快建完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很快,随着老杨的不断深入,他就找到了原因。

他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标准的厨房,标准的卫生间,标准的客厅,标准的卧室。

随后,他就找到了一个工作人员开始采访:“你好,我是……”

简单的寒暄之后,老杨就发问了:“请问这些都是如何做到的?这样的房子,能保证安全吗?建设速度又有多快呢?”

“这些都是标准间,都是早就做好的,用的是新材料、新技术……”

“房屋整体采用的是新材料,安全性不用担心,内部也早就装修完毕,就是家具、电器、电灯还没有装好,但相关的线路,早已弄好。”

“速度是很快的,就跟组装积木一样。我们早就在大西北生产好了一个又一个标准的卫生间、厨房、客厅、卧室,所以,只需要通过火车把它们运过来,运过来之后,再进行组装,组装之后再……”

“三号晚上的时候,就开始运输,四号白天就开始组装,四号晚上第一批房屋就组装完逼,夜里的时候,开始在早就预留好的管道之中装电线,五号白天的时候,就开始装灯具、电器、家具,五号夜里就能入住了。”

“而且,为了能够即时入住,所有的生产标准,都比现有的标准更加严格,里面的甲醛含量,也绝对不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因为,建设完毕之后,我们这些建设人员,是第一批入住的。”

“用我们董事长的话说就是,我们建的房子,我们得自己敢住才行。”

“所以,理论上讲,最快明天,最晚后天,这个小镇就彻底建设结束了。其实,住宅我们已经建完了,前前后后一共建设了十万套单身公寓,十万套两居室,十万套三居室,一万套别墅,一千套大宅院。”

“理论上讲,小镇可以满足至少六十万人的居住。”

旧的疑问解决了,可是新的疑问却再次涌上心头:这样的小镇,老百姓住得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