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卧龙现身

……

“这一次总产量是五百二十八万石,这都是脱去了谷壳之后的产量,整整五百二十八万石啊……”

(汉代一石六十斤左右,所以,亩产两石多,其实也就是一百多斤,真的不算开挂。)

皇宫之内,何进和何后正在算账。兄妹俩附近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账本,而刘辩这个天子,则是在一旁静静的听着老妈和大舅是怎么算账,怎么处理大汉天下各种政事的。

何后听到这个数字之后,就在桌子上翻了翻,找到了一个账本,翻开之后说道:“这是洛阳最近一月以来的粮价记录:石米一百钱、石米九十九钱、石米九十五钱、石米一百零一钱……”

“五百二十八万石,一百钱一石,那就是五亿多钱!就算去掉成本,也起码还有两亿多钱。”

“而这次成本之所以这么高,主要是因为开荒、兴修水利、制造农业器械所致,等到下一次,成本就只剩下人力成本,近乎于无,那时岂不是种一次就是五亿钱?”

听到这里,何进直接就摇了摇头:“帐不是这么算的。”

这个妹妹,还是没经验。

大汉朝的米价,其实是一个很神奇的玩意儿,处于薛定谔状态,农民卖出去的价格和豪强卖出去的,有时候可能差一倍。

史书记载,幽州在刘虞的治理下,曾经出现过石米三十钱的盛世。

根据各种史书记录,大汉朝正常情况下,各地粮价是石米三十到石米一百,具体多少,看地方。

一般而言,产量地方粮食肯定低于非产粮地区。另一方面,豪强会压榨百姓。

豪强低价收购百姓粮食,普通百姓,有阻拦豪强低价收购的办法吗?

这个真没有!

石米三十钱,这八成是豪强压榨老百姓之时收购价。

豪强以三十钱的价格收购,转手卖给其他人,那不得涨价啊?

至于洛阳,洛阳城总人口就算没有一百万,起码也有个六七十万吧?

这么多人口不事生产,整日里聚集在城市之中,每日里消耗的粮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些粮食,全都要靠从外运输,路上的运输费用也不是一个小数字。

可能粮食在陈留的时候,还是八十钱一石,可到了洛阳,就变成了一百钱一石。

--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你也知道,洛阳附近早就没地了,荒地也没有。而中原之地,从上古之时就是天下中央,开发到如今,怎么也有两三千年了,所以中原之地,也是人多地少,没有这么多荒地。”

“所以,这一次是在关中找的荒地。关中距离洛阳不远不近吧,陆路的话怎么也有上千里之遥,这么长的距离,运过来路上的消耗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实际上,如果把这五百万石粮食全都运过来,可能到了洛阳就只剩下三百万石了。”

千里运粮,到地儿之后,能剩下五分之三,那都是能吏!

如果运粮官贪污一些,能力也差一些,说不定就只剩下五分之二甚至五分之一了。

“那不是还赔钱了?怎么种田都种成赔钱生意了?”何后不解的道。

“不,其实过往之时,关中疲敝,以至于连自给自足有的时候都会遇到困难。”

这就很难想象,四百年前秦朝之时,关中还是天下粮仓之一,二百年前西汉之时,关中也是天下中枢,可如今,关中就变成一块破烂了。

“为了平定羌人,大汉前后在凉州投入了二百四十亿钱,直接把朝廷打破产了不知多少次。”

“之所以花费这么多,大头都花在运输粮食上。”

那个时候,军队食用的军粮,全部都要从内地抽调。

粮食从内陆运输到洛阳,根据各地远近不同,损耗也不同,但是当粮食从洛阳运输到关中,再从关中运输到凉州的时候,其中的损耗率,非常感人。

可能地方收集了一百石粮食,经过这么一波转运,到达凉州的时候,就只剩下十石粮食了,这还是建立在官吏都很清廉的前提下。

但凡官吏上下其手,能有百分之五六的粮食抵达前线,就算是运气好了。

而大汉朝历代以来,对凉州用兵,平定羌人的过程中,所消耗的军粮,着实是一个天文数字。

他们在前线消耗一百万石军粮,可能朝廷就得收购好几千万石粮食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