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页

颜氏见状欣喜的说道:“这地方好,干净舒爽,你真会挑好地方。”说着便一齐入了亭子,一旁服侍的丫鬟忙端了茶水上来。猫儿同苏氏两人将杯著一一摆在桌上。颜氏一人上桌,大姑奶奶、二姑奶奶坐在东边一桌,谢氏、文氏同云娘、松娘坐在西面一桌,猫儿、苏氏站在颜氏和谢氏身边伺候。

猫儿将盖钟递与颜氏道:“绿茶吃了心凉,孩儿让人沏了花茶来。”又让丫鬟拿了团扇在一旁给颜氏慢慢的打扇。丫鬟们陆续上了各色的点心。

文氏抿嘴笑着说道:“老祖宗,您这媳妇可真贴心啊!难怪您当成宝贝一般。”

颜氏笑着说道:“你这个弟媳妇的好处多的数不清,贴心啊,只是其中一样。”

众人正闲话间,颜氏身边的大丫鬟扶纹走进来笑道:“老祖宗,二老爷同珩三老爷、彻二少爷前来请安。”

颜氏一听便笑着说道:“好久没见彻儿了,快请他们进来。”

文氏起身笑道:“说起来老祖宗还是三年前见过彻儿一次呢!”

因在场女眷皆是近亲,所以都没有回避,片刻之后,聂瑄、聂珩,带着一名年及弱冠的蓝衣少年走了进来。

端午(四)

聂彻是聂珩和文氏的嫡长子,自幼备受父母宠爱,兼之他年及弱冠,已经考上了廪生,更是被父母当成了掌上明珠呵护。他生的同聂珩生的有八分的相像,又比聂珩多了几分温柔雅致,穿上一袭蓝衣,倒颇有几分美少年的风范。

他跟着父亲向老祖宗磕头请安之后,便给谢氏等人见礼,在见到猫儿的时候,他不由微微一愣,随即红了俊脸,低下头,轻唤了一声“二婶”。

猫儿受了他礼后,便眼观鼻鼻观心的站到了颜氏身后,颜氏语气亲热的同聂珩和聂彻寒暄着,猫儿见聂珩、聂彻一付孝子孝孙的模样,嘴角微微轻挑,真不知道是谁在唱戏,谁在演戏。

她抬头偷偷瞄了聂瑄一眼,不由微微一愣,他怎么了?虽然他脸上还是挂着温和的笑容,但猫儿还是感到他似乎情绪有点不对,目光似乎有些阴沉,她不由担忧的望着他。

聂瑄感受到猫儿担忧的目光,不由抬头对她安抚的微微一笑,猫儿有些担忧的心顿时的放了下来,对他浅浅的一笑,回头正遇到苏氏戏谑的目光,她脸一红,悄悄的扭过了头。

聂珩、聂彻见礼过后,便同聂瑄一起离开了,猫儿见时辰差不多,便吩咐下人摆上了午膳。宴席都是晚照让厨房依照制式整治出来的,除了一道聂瑄特地孝敬颜氏的清蒸鲥鱼之外,并无其他特殊之处,皆是众人吃惯的。不过前来吃饭的众人关注的焦点也不在吃上面,直到清蒸鲥鱼上来的时候,众人才开始评论起这道菜来,对鲥鱼的鲜美赞不绝口。

鲥鱼味道鲜美,但鱼刺太多,猫儿自己本身也不怎么会吃鱼,更不要说帮颜氏挑鱼刺了,还是扶纹在一旁给颜氏挑鱼刺。颜氏对猫儿说道:“你都忙了一早上了,到你大嫂那边歇会吧。”

谢氏闻言,笑着把她拉到了身边对她说道:“你吃点东西吧,有事让你侄媳妇去忙吧。”

苏氏笑道:“是啊,二婶你坐下吃点东西吧,这里有我就行了。”

猫儿坐到了谢氏身边,笑着说道:“我不累。”她回头对颜氏道:“母亲,夫君除了带了鲥鱼回来,还带了一样好东西回来,我已经让厨房去煮了。”

颜氏饶有兴致的说道:“哦,是吗?那一会我可要好好尝尝啊!”

文氏见猫儿对吃鲥鱼不上心,抿嘴笑道:“二弟媳妇没吃过这么多的鱼刺的鲥鱼吧?还是让丫鬟给你挑刺吧。”

猫儿虽叫猫,可跟猫不一样,她不是很喜欢吃鱼,她只喜欢喝鱼汤。再说鲥鱼对于古人来说是珍贵,对于现代人说,也不是吃不到,挺多贵一点而已,她以前也吃过好几次。面对文氏的冷嘲热讽,猫儿并没有理睬,只是对晚照说道:“我看时辰差不多了,把豆瓣汤端上来吧。”

二姑奶奶见猫儿如此不把文氏放在眼里,心中不忿,又听“豆瓣汤”三个字,她不由佯装吃惊的捂嘴说道:“豆瓣汤?!”

颜氏皱眉道:“二丫头你都为□为人母了,怎么还如此毛躁?”

二姑奶奶脸色一变,只能起身对颜氏道:“老祖宗,孙女只是太吃惊了,二婶怎么会把这汤给老祖宗吃的,豆瓣汤只是一般寻常百姓人家吃食啊。”

猫儿含笑不语,这时春芽和秋实捧了一个大口汤碗摆在了颜氏面前,猫儿起身揭开碗盖,给颜氏舀了一碗道:“老祖宗,我这汤同一般的豆瓣汤不一样,你尝尝。”

颜氏低头瞧着那汤水奶白喷香,上面浮了一块块小小的白片,她舀起汤勺浅尝了一口,“好像是鱼汤。”她尝了一块小白片,“唔,不是豆瓣,是肉吧?这么鲜嫩,是鱼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