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页

那道观所在的地方交通极不便利,又没有香客,没名气没收益。再加上所在的县政府又不是多么的富裕,就不想管。

不过这话不能直接说,于是就说了,修只能给他们拨部分款项,剩余的要道观自己出。等道士们什么时候筹措到资金,剩余的再给他们批下去。

道士们囊中羞涩,原本就很清贫,再加上道观一垮塌,仅有的一点家当都被埋在了泥土里。

这些道士们平常就只是自己修炼,要不就是种地种菜,连个香火钱都没有一分,也不认识任何一个信徒,上哪里去找资金?

修吧,没钱,走吧,无处可去。

净真道人无法可想,最后只得请求别的宫观收留。

他们这些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也有十来个。这个宫观收留两个,那个宫观收留一个,好歹算是有了蔽身之地。

不过寄人篱下,那感觉并不好受。

净真道人作为观主没好意思跟着弟子们一起托庇到其他的宫观,他还是想要重建原先的道观的。再不济,也要有他们自己的道观。

于是净真道人就开始在社会上游走,想要找到一笔资金。

找一找,就是好几年。

净真道人这些年东奔西走,好多地方都去了。身上的钱花完了,也曾经睡桥洞,在天桥下边摆摊。

好在弟子们还想着他这个师傅,有了钱都会接济他。他自己也有一技之长可以糊口度日,没有挨饿受冻。

其实说好听点他这些年是游历,难听点就是一直在流浪。

这一年,托庇到其他宫观的一个弟子听说,临水县上报给了云市道教协会一份文件。有人以修缮遗迹的名义,重修了一个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