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笑的和乐的江耀不知,就他这么轻轻一拉把两人推到了国外记者的眼前,以致这两人在以后的影坛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特别是后来在国外发展冯甄,当冯甄在很多年以后取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时很是感慨的说,如果不是当时江耀在会场门前的话和当天晚上参加当地节目访谈时对她的夸赞,她在这边的演艺圈不会走的这么顺利的,也许到老也只是在国外电影圈打酱油的。

江耀一行人在第二天就离开了洛城,因为要开庆功会,所以身为内地人的三人都转到港城。而在飞机上的五人不知这时世界各个报刊都是电影和他的信息。

一向不喜华夏电影的美洲人,这时也在他们的主流报刊上称《再见》是一部场面绚丽、剧情曲折动人心弦的史诗式巨制,具有历史性的共鸣和震撼,令人热血沸腾,也是华夏电影史上的旷世巨作。

一时间影片被各国媒体推崇到了最高,江耀这位国际电影节上的熟客自然也是被人好一番夸赞。

此时他国广播公司在报道说,《再见》这部电影让他再一次扬名国际,但是,如果没有他也不会有影片的。

当然类似这样的报道并不只有一家,就连华夏本国在第二天新闻日报上也把他的剧照当主版,标题便是“华人的骄傲”。而后就把江耀的从影经历,和早些年作为华夏服饰集团唯一设计师的事写了出来。

说起来当年江耀做服装设计的事很少有人知道,即使清楚,慑于李大少的存在也不敢向记者吐露。新闻出版总署的人知道的这么详细还有因为秦右的缘故。

在几人去国外时秦右真没想到他还能抱个奖座回来,国际大奖又不是菜市场的白菜,哪有去了就能拿到的。

这时港城已经回归,这部与内地合拍的影片也就报了港城电影节。因此,在他扬名国际时港城电影节上的最佳剪裁和最佳男主角毫无悬念的落到了《再见》剧组。

虽然这是他第三次获得港城电影节最佳男主角,但因为剧组主创都不在,领奖时是蒋立正和秦右去的。

也是因为多面开花,他的面孔又出现在了新闻联播里,秦右想着反正是这样,干脆再大点。

所以,日报撰文时出资料的秦右也就要求了标题。即便他不要求,撰稿人也准备写上那几个“大字”。

“老李,这是咱儿子?”林琳拿着早上刚送来的晨报好奇的问。

“我看看。”李驱虏放下手中的包子接过报纸,“嗯,是阿耀,怎么上报纸了?”说着又继续看了下去,通篇看完把报纸递回林琳手里,很是淡定的说,“在国外得了一个奖。” 如果不看那满眼的笑意,李师长的确很能端。

“国外得奖还能上这华夏日报?”林琳接过报纸认真的研究道。

“你看这写的,好像这个外国的奖没有一个华人得到,上面好些国际报刊对阿耀的评价都很高。”李驱虏也不懂电影,想了想又说,“反正是好事了,你甭操心。”

“我哪是操心呀,你说如果阿耀是个女的,我这就可以带他出去逛逛了。可是现在都上报了咱们还要藏着掖着。”林女士想着就一阵憋屈。

“你消停会吧,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李驱虏瞪了一眼不安分的女人,“要真是个女的有你愁得。”

在这两口子抬杠的时候江耀收拾好被朋友祸害的客厅,满头大汗的往沙发上一躺,“可累死我啦。”

“啧啧,现在全世界的演员哪个不羡慕你,少在这边得瑟。”不就收拾一下房间吗。

“阿华,一会儿不挤兑我,心里不痛快是不是?”

“她那时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在港城拍摄电影的向万杰忙里抽空的来祝贺他。

“是哟。你说,弟妹如果知道你还和以前那女人藕断丝连,会是什么感想?”捏人七寸的方梅华口中说的,正是连累意气用事的向万杰避祸到京城的女人。

“你这女人,可别浑说。”和几人熟稔的向万杰呵斥着幸灾乐祸的人。“阿耀,你和国外的那些电影公司很熟吗?”他有看到好些公司发来的贺电。

“啊?不熟。”不知他为什么这么问的江耀直接反应道,“那些电影公司的大老板都和小亦认识。”这里除了吴顺林和蒋立正再没别人,毕竟港城电影圈里很难有闲人,江耀这话才放心的出口。

“大少?”

“嗯,意大利这几年最当红的那个公司的老板就是他好朋友,美洲最大的制片公司里的大股东和他很熟,其余几个都是点头之交。阿杰,你有事吗?”

“没,没事。”一听他这么问向万杰直摇头。

“有什么事情直说呗,那些人我也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