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页

而且现在朝廷也只是规定在京或者地方四品以及以上的官员不许经商,其他只是不支持没有说绝对不许。而且地方一些官员的家属都是开铺子做买卖的,小羊儿不过才是个举人,还没做大官呢,家里经商也没什么大问题。

况且,他们家现在主要是置地办农场,走得还是地主路线,铺子都是土地的延伸,所以问题就更不大了。总比那些倒买倒卖,不增加实用价值的好吧。

秀瑶先让人给江南的任先生和顾宁送了信儿去,又让人在济南的铺子发了三天的喜钱,外加商品有优惠,本来是想热闹几天,结果反而把那些掌柜和伙计们累得够呛——出货量太大!

大家商量了一下,要回家给秦扬办酒,十月里秀瑶还要出嫁,不如索性回去,然后来年开春再过来。反正铺子里都是信得过的掌柜的,账本也非常清楚,货物也都是从家里发过来的,别人要做假账也没有太大的余地。

姚氏就让人送了信回家,然后收拾了一下,就一起出发。

车船不休的,也不过三五日就到了家。早就有差役来县里送了喜信,柳氏更是大方地打赏了差役,还送了不少礼物。县里秦家主动胡同两边的树上都挂着红绸子,家里也早就粉刷一新,挂满了红灯笼、红绸带,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不仅如此,就连县学都轰动了,黄知县出面,将县学安排一番,等秦扬回来就去那里和大家见面。

秦扬回了家,先去拜见了知县大人,然后又去县学,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纷纷让他讲讲是怎么年纪轻轻就中举的。

秦扬哪里说得出什么诀窍,他觉得自己中举没有诀窍,可能是运气好,因为去年和今年他没有觉得多大出入,可今年就中了。可能是主考官大人觉得他小小年纪就去赶考不容易。

若是从前,他这么说,大家保管要起哄他的,可现在他已经是举人,对于大家来说一旦中举,那就是老爷,就算那些读书人也要对他毕恭毕敬的,他已经是比他们陡然高出两层去的人了。

秦扬看大家一副认真恭敬的样子,不禁有些不好意思,收敛了好玩的心性,规规矩矩地开始讲自己的读书历程。

“先要感谢我四姐,是她让我读书的,还要感谢我姥爷,他出钱供我读书的,继续感谢任先生,他对我严厉又悉心的教导……”秀瑶听得冷汗淋淋的,这简直是一份获奖感言了。

后面又感谢父母生养之恩,感谢兄弟姐妹,感谢知县大人、先生同学们、感谢……感谢了一圈,最后归结一下,感谢皇恩浩荡,定当继续勤勉,报效朝廷……

秀瑶愣怔地看着在前面侃侃而谈的秦扬,曾几何时,那个就会对着她撒娇的小羊儿竟然也长大了,小小年纪,已经说着大人的话了。而且还是那种套话、官话,让她有点不适应,觉得自己有点跟不上形势了。

然后秦扬又在那里说今年的考题,他是如何分析如何破题如何作文的,下面不时地爆发出热烈的喝彩声。

讲完了之后,这小子还不忘了来一句,大家共勉,如有需要,定当竭力相助云云的话。

他不是先生,又不喜欢循规蹈矩的,给大家算是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客,不少人倒是获益匪浅,从此发愤图强,也进步很大。

秦扬拱了拱手,然后端庄优雅地下了讲台,迈着四方步,倒是一派大老爷派头。

等走出众人视线了,他撒丫子就跑,冲到了秀瑶跟前,“姐姐,姐姐,我讲得好不好?”

秀瑶笑微微地看着他,拉着他的手,“我们小羊儿讲得最好了,简直是太好了,姐姐都忍不住要去读书考试了。”

秦扬嘻嘻一笑,“姐姐,等我做了大官,我就给你办个女校,让你去当先生。”

大家都笑起来,秦扬又要去跟其他人应酬,秀瑶就先家去。

秦扬在县学和知县、教谕、同学等热闹了一天,然后回到家,家里才开始办酒宴。

因为他已经中了举,这跟之前中秀才还不同,秦家也不想在端着,也没什么顾虑,反而都是要卯足了劲大办一场的。

那些读书人的酒宴已经在县学摆了,这样分开也不怕到时候各阶层不同的人在一起,会让他们觉得不舒服,也让那些小户人家觉得拘谨。

酒宴定在了九月二十二,秀瑶带人准备了好些天,要办三天的流水席,除了道贺的亲朋好友,其他人只要来说句吉利话也是可以坐下吃饭的。

除了亲朋好友们在秦家院子里的筵席,另外的流水席就摆在了外面,从家门口一直摆到了河边,来来往往的人都可以来吃一顿。

而桃源村的人却可以每天都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