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清莛不认识眼前的先生,可是她了解十里街的人啊,那几个人平时看着和和气气的,一旦触及自身利益,可是很斤斤计较的,特别是小黑的父亲粮铺老板,当初他大费周章地为小黑选书院的事她也听说了,到现在去十里街找人问,大家还当笑话一样津津乐道。

来这里的几个孩子都是决定不走科举之路的,整个十里街只有两家的孩子决定供孩子科举,刚才她仔细看过了,那两孩子不在其中。

看来大家都抱着差不多的心思,眼前年轻的先生学识可能不够好,但人品肯定过关,又不像一般的老学究动不动就打学生手板子,正好合适魏青桐那样的状况。

只是要怎样和先生说魏青桐的情况呢?

魏清莛还在思索,先生就已经同意了魏青桐进学,“……明天就开始上学吧,我要先教他《三字经》和《千字文》,笔墨纸砚也是自带。”

魏清莛大喜,继而有些为难,“多谢先生,只是家弟,他的反应要比一般人慢一些,还请先生多多照看他。”

先生张大嘴巴,不是应该请他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吗?当年他爹送他进学的时候是这样说的,他的学生被送来的时候,家长们也是这样说的,怎么……

魏清莛则想着,只要先生在课堂上不为难魏青桐,她私底下再和小黑几个说护着魏青桐一些,应该就没有大问题了。她刚才也看出来了,小黑在班级里也算是头号顽皮,这类人,同学们要么是跟在他后面,要么就是不愿招惹他。

“他既是来上学的,自然要和其他同学一视同仁,”先生板着脸道,“不过,他只要不犯什么错误,我也不会惩罚他。”

“只是家弟资质愚钝……”

“天资乃是天生,我又怎会为此而去责难他?”先生严肃的道:“学习重在后天,只要足够勤奋,总比天资聪颖却又不努力的更受人尊重,你们家长也不要逼他太过,免得损了他的身子和意气。”

魏清莛眼睛一亮,一揖到底,“先生说的是,王莛受教了。”

之后的先生后悔不已,魏青桐的反应并不是比一般人慢一些,而是慢很多,平时看不出来多少,只是觉得这孩子娇憨,可是一拿起书本,连最不用功的小黑都把书背下来了,他还在努力的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