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璟渐贫,无力奉养

长安好 非10 2369 字 2个月前

不过如此一来,倒叫人愈发高看神化他的能力了……长得丑,脾气又烂,还能得刺史大人如此看重,那得多有本领?

“待今日晚间,我单独为先生设宴,还望先生务必赏光。”常岁宁笑着说。

“大人事忙,也不必特意为某设宴。”骆观临一副“某不是计较之人”的淡然姿态。

“再忙也总要吃饭的嘛。”常岁宁说着,抬手翻开了书案上姚冉备好的事务汇总,边道:“今日便有劳二位先生同我详说一说诸事进展了。”

骆观临还未来得及应声,王岳已经开始清嗓子了,并拿起了手边准备好的册子。

王岳同时笑着朝好友看过去,用眼神传达意图——多给他一点机会吧,他可是要长留在大人身侧的!

骆观临便沉默下来。

接下来多是王岳和姚冉在说,但常岁宁偶尔还是会向骆观临询问几句。

如此谈了一个多时辰,进了申时之后,喜儿来送茶点。

常岁宁饮了半盏茶,忽有人来传话,经阿稚禀到她跟前:“女郎,前面有人登门求见,据说姓郑,自称与女郎早有约定,此行是赴约而来。”

常岁宁反应了一下,眼睛顿时亮起,连忙赶去相见。

见她去得匆忙,惊喜之色溢于言表,王岳不禁道:“这贵客什么来历,竟叫大人如此看重?姓郑……老钱,你可知是何人?”

听王岳嗓子都有些沙哑了,骆观临乜他一眼:“喝你的茶,做你的事吧。”

没他王望山不打听的。

骆观临面上不做搭理议论,心中却也在暗自思忖,提到郑姓,自然免不了会想到天下第一大郑姓,荥阳郑氏……

郑氏去年险遭灭族,之后侥幸保得一线生机,免罪的族人却也皆被尽数驱逐出了荥阳,据闻如今多在四处寻求出路……今次来客,莫非与这个郑姓有关?

常岁宁快步来到了前厅。

等候在此的来人身着灰布长衫,短须看起来在来之前特意修剪过,形容素朴,气质儒雅沉定。

听得厅外的行礼声,他忙转身看来,抬手施礼:“常刺史——”

“郑先生。”常岁宁走到他面前,抬手扶起他的手臂,笑着道:“先生终于记起去年的荥阳之约了。”

郑潮抬首间,也露出笑意:“劳刺史大人还记得在下。”

“观沧先生如此大才,怎能不惦念。”常岁宁抬手引着郑潮落座说话,边道:“一年未见,先生清减了。”

郑潮口中寒暄着,落座下来,这间隙他也打量了常岁宁一番,一年间,她又长高了些,节度使官袍华服加身,叫她眉眼间的气势愈发无从敛藏了。

郑潮在心底暗叹一声,荥阳一见时,他便知这女娃绝非池中物,但对方短短一载间的成就,却依旧出乎他的意料。

他一路往江都城而来,走了多久,便听了多久有关她的传闻与功绩。

待进了淮南道,那些声音便更是喧嚣,如此一人,实乃世所罕见。

二人坐下喝茶说话,常岁宁便闲谈着问起郑潮这一年来的见闻,又道:“我在江都也偶然能听到先生的消息,先生游历四方,无私授学,所到之处,上下无不折服称颂先生之德。”

这位郑先生此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说了镀了层金也不为过。

听得此一句“上下无不折服先生之德”,郑潮笑着道:“哪里哪里……”

虽有夸大,但也的确是这么一回事。

因他光济天下寒门文人士子,在民间的确有了些好声名,所到之处,那些权贵势力,或文人们便多予他礼待,或出于真心结交,或出于借他拉拢人心……

此为“上下无不折服”中的“上”。

至于“下”么,这乱世中,则多亏了外甥借他的“武德”傍身了。

外甥给他的不单是“武德”,还有他保持清高无私的资本,让他从不接受旁人的资助赠给,反倒还能时常资助他人,于是名声德行愈发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