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张老师的许愿起了作用。

第二天季小冬抽到的试验题目果然不太难,是量筒、滴定管、移液管的使用。

一个非常基础的实验操作。

季小冬前世几乎已经做到肌肉记忆。

到了最后一步,她蹲下身子平视滴定管里液面最凹处,映着滴定管的曲面,出现了一粒纽扣。

看到下面的量杯里溶液变了色,季小冬记录下数据,抬头看了看对面的人。

是昨天收她卷子的那名老外。

季小冬估计,他应该在这里站了有一会儿了。

只见这老外皱了皱眉,背着手走开了。

季小冬心里警铃大作。

身为学生,考场上看到“老师”面色不虞,总是怀疑自己哪里没有做对。

她把自己的操作过程仔仔细细的想了好几遍,这么简单的操作,实在想不出哪里有纰漏啊?

“你操作有漏项。”

什么?!

季小冬差点叫出来,咬着嘴唇死死憋住。

原来是她精力太过集中,让系统以为宿主正在叫它。

季小冬也反应过来是系统出声。

她又仔细回忆了一遍,并不认为自己哪里有缺项漏项——直到系统给她甩了一份八十年代的操作规程。

季小冬的冷汗一下子滴了下来。

这时候的评判标准,比她学习的那些早了三、四十年!

如果她现在是大牛,那么她如此操作是没有问题的,甚至可以当做优化教程,被人交口称赞。

但她现在只是学生,一名参加考试的学生!还是一名从未在学科竞赛上有所斩获的发展中国家的学生!

可想而知,在带着偏见和有色眼镜的评分评委们眼里,根本不会认为她的操作更加简便、实用、精准,只会认为她操作不当,缺项漏项!

怎么办?!